Page 26 - 科學傳播電子書一草案
P. 26
致力科學動畫 讓科學傳播更貼近生活 邱立偉
進到動畫公司「studio2 兔子創意」的現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每位動畫
師都專注在自己負責的片段,每一秒的動作,背後都需要堆砌、刻畫 24 個影格。
由邱立偉導演帶領的兔子創意團隊,不在影視產業集中的台北耕耘,而是在台南
舊城區的巷弄老屋中,實踐他們的細膩、樸實與反思,因此創作出許多關懷科學、
社會議題的作品。
邱立偉畢業於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動畫藝
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之後到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取得博士學位。曾任美國好萊
塢動畫高級研究員、美國紐約市駐村藝術家,第 56 屆金馬獎評審,於歐洲最大
數位動畫盛會 FMX 發表演講。曾獲中國動畫節金猴獎、韓國首爾動畫影展評審團
大獎、金鐘獎最佳動畫節目獎、金馬獎最佳創作短片提名、金馬獎最佳視覺效果
提名、金穗獎最佳動畫片、阿布達比影展與波蘭影展競賽片入圍等等,並多次獲
得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專案視聽媒體藝術獎。
從「不了解」出發,帶來衝突與矛盾,進而衍生創作靈感。邱立偉表示,以
社會學角度出發,有許多因為不了解而產生的矛盾衝突。人們一開始以為世界是
平的,因為不了解,產生一連串的假想與臆測,發現「不了解」所帶來的衝突。
他指出,尤其是被視為年輕媒體的動畫,因為親切、可愛、有趣,觀眾比較容易
接受,但是科學動畫不能只是娛樂,還必須能簡單傳達知識,而且不能喪失科學
本質。邱立偉指出,在創作科學動畫前,需要長時間的田野調查,去挖掘與科學
題材相關的素材,例如蝴蝶對空氣敏感、青蛙搬家等自然科學內涵,因為想做出
好的作品,內容準確性必須嚴謹。不過,邱立偉也強調,科學影片除了有傳播的
功能,同時被要求要有科學含金量,也就是寓教於樂,他覺得「樂」應該佔多數,
什麼內容是小朋友好吸收、能了解的,才是科學傳播的精神。
科學動畫的本質是什麼呢?科學?傳播?教育?知識普及?邱立偉說,現在
做動畫和早期不同,科學內容含量很難拿捏;早期做動畫是希望激發小朋友對於
科學的興趣,在故事內容的琢磨也更用心,希望用故事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從
中包裝科學知識,讓小朋友學得輕鬆、開心。現在多半要求提高科學內容含量,
計畫的結構與執行也不若以往活潑,不再大量運用故事包裝,轉向把重點放在科
學知識,有時甚至像是利用媒體來呈現科學研究。邱立偉感慨,如此一來,就只
剩科學,傳播效果削弱,無法引起興趣,也無法帶來討論與關注。他認為,當動
畫影片要求科學含量提高時,從計畫、田野調查到轉譯,會更加辛苦,轉譯的過
程選擇就會變少,內容顯得生硬,從劇本選擇到畫面呈現,要能把科學內容轉譯
成大眾能夠理解的形式,也相對嚴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