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 - No.4 關照季刊 Mar 2017
P. 15

NO.4
                                                                                         第二期季刊






          事實上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中國傳統文                             來培育了獨特思維方法的中華民族。」
          化中的殯葬文化便體現了古代殯葬教育                             特別是中華文化中對人與人、人與社

          的主要內容,如《周禮》、《儀禮》和                             會、人與自然關係的獨到認識和深刻理
          《禮記》其中便涉及中國傳統殯葬教育                             解。   17

          的開端。兩岸在殯葬教育上顯著不同,
          臺灣著重在喪葬的禮俗文化與死亡思想                                  從傳統到現代,社會生活的方式

          觀念面對大眾的廣泛推動,以配合生死                             已多改變,而禮俗也必須合於時宜,只
          教育的全面性展開,禮儀師的教育側重                             是作為通過儀禮的仲介、非常狀態,在

          在臨終關懷與悲傷輔導上的心理支持。                             時間長短上已多彈性的考慮。諸如喪期
          而中國大陸的殯葬教育則注重防腐、整                             的減短、齋儀的簡縮,或如婚禮程式的

          容、火化、墓園設計等直接與殯葬有關                             改變,都是 20 世紀後所發生的變化。
          的實務操作上。                                       諸多文獻所紀錄的臺灣社會,既選擇傳

                                                        統的禮俗解說原本的社會、文化意義,
                                                        也收容當代推動的禮儀範例或新出儀

                                                        式,都可表明其間所發生的變化。從古
                                                        禮、古俗到今禮、今儀,臺灣並未曾遭

                                                        受太多的政治干預,而是在社會變遷中
          結語                                            自然變化,從傳統到現代的社會、文化

                                                        資源也被調整運用,其中的變與不變多
               放眼世界喪葬儀式,除了中國的                           能符合家禮的基本精神,也有一定的軌

          儒家喪葬儀式是從人性出發外,其他文                             跡可以遵循,故在華人世界裡,臺灣所
          明社會的喪葬儀式幾乎都是從神性出發                             保存的生命禮俗,可說是足資交流、借

          的教會禮儀 ( 宗教儀式 ),儒家喪葬文                          鏡的寶貴經驗。
          化和精神在臺灣歷經了適應與變遷中傳

          承下來,延續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民                                  現代人淡化了生命禮儀,或者將
          族歷史記憶,未來在中國的漢民族該如                             生命禮儀變成商業化的節日,導致禮

          何正視這個問題!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湯                             俗的形式化與功利化,不僅不再展現生
          恩比論及人類命運問題時特別對中華文                             命禮儀所閃耀出歷史發展的精神鋒芒,

          明寄予希望,他指出 :「世界統一是避                            而是回到形式主義下的物質享受上,就
          免人類集體自殺之路。在這點上、現在                             如婚禮、喪禮只有繁瑣的禮與貧乏的愛

          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準備的,是兩千年                             18 ,但當形式的從簡後,不僅禮沒有了,


                                                                              專業‧迅速‧誠信 ‧合理           11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