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8 - No.22 關照季刊 Apr 2025
P. 48
Apr.2025
再見,我們可以讓死者永遠活在心中,內化死者成為內在正向客體,
這就是繼續連結理論的要義。
關於道謝,我們可以面對與死者生前的種種記憶,感謝他在我
們生命中的一切,包含那個因自殺而提早結束的生命 ( 將創傷記憶
轉化為敘事記憶 )。透過內在對話,對亡者表達感謝,也聽聽亡者
想說的,他們通常也想謝謝我們,他們希望我們好好活著,他們也
珍惜曾經的一切。
關於道愛,我們的眼淚則是最好的證明;自殺活生生地撕裂我
們與亡者之間的連結,眼淚想說的,就是道不盡的愛。雖然我們看
不見、聽不見,但我相信死者也愛我們。當我們能接受他們的愛,
表示我們在哀傷的道路上又往前一步了。
道歉的工作則比較複雜,我們寧可不要這個道歉,我們只希
望這一切是一場夢,自殺從沒有發生過。亡者的道歉會再度勾起我
們的情緒,勾起我們再一次想問「為什麼」,我們會進入另一種混
亂。但我要說,當亡者看到他的自殺在我們生命的傷害時,他是著
急的,但他束手無策,因為他已經失去那個與我們連結的身體。他
看到我們因為自殺而崩毀的人生,他希望道歉能讓我們找回活下去
的力量。
與亡者完成四個道是內在深層的工作,我們所面對的,並不是
死去的那個「人」,也不是那個「孤魂」或「野鬼」,而是生命死
亡回歸之後的集體潛意識。跟亡者手牽手,並不是要遺族卡在悲傷
失落的旅程中,或者陷入死亡的絕境,更不是要跟亡者一樣走上絕
路,而是訴求集體潛意識中的至善,翻轉不可逆的自殺在遺族心中
的缺憾。被成功內化的亡者總是要我們接納生命、肯認生命,活出
美好、活出豐盛。這個深層的整合工作建立在繼續連結的內在客體,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