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9 - No.22 關照季刊 Apr 2025
P. 49

第二十二期 季刊





            他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成為我們內在的資源。


                                             結     語


                  臺灣自殺防治有三個層次 ( 全國自殺防治中心 ),分別為指標

            性 (indicated)、選擇性 (selective) 與全面性 (universal) 策略,相對
            應於西方自殺防治的三個範疇 –  事後預防 (postvention)、事中處

            遇 (intervention), 事 前 預 防 (prevention)(Farberow, 1971; Grollman,

            1971)。然而,臺灣的指標性是針對「高自殺風險個人,主要針對

            自殺企圖者提供即時的關懷與介入服務」,雖然將自殺者親友的關
            懷列入自殺訪視員的工作項目,與英美明確針對自殺者遺族的事後

            預防有所不同,沒有相對應的關懷措施。


                  Alan D. Wolfelt 提出哀傷者的符碼 – 十個自我慈悲的原則,這

            十個原則是 (Wolfelt, 2003):


                                你有權利去經驗你獨特的悲傷。

                                    你有權利討論你的悲傷。

                               你有權利去感受多層豐富的情緒。
                           你有權利來包容自己肢體與情緒的界限。

                                  你有權利去經驗悲傷的來潮。
                                       你有權利使用儀式。

                                    你有權利擁抱你的靈性。
                                      你有權利去尋找意義。

                                    你有權利珍愛你的記憶。
                                你有權利走向你的悲傷和療癒。



                  對自殺者遺族而言,悲傷是基本的需要,需要有品質的關懷。

            對大部份的遺族來說,死去的是我們最親愛的人,他們值得在我們

            的心中保有一席位置,在我們的生命有一個地位,我們想念他們,




                                                                                        專業.迅速.誠信.合理 45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