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 - No.22 關照季刊 Apr 2025
P. 54

Apr.2025



          度,認為這是一種新形式的「精神延                                屬打造更個人化的告別儀式。
          續」。根據 2019 年公視新聞報導,
                                                          .宗教觀點對 AI 應用的挑戰
          京都的高台寺與大阪大學教授石黑浩
                                                          宗教對 AI 技術在喪葬領域的應用持
          合作,打造了一個名為「MINDAR」
                                                          不同立場。例如,基督教與天主教多
          的機器人觀音菩薩。這個機器人能夠
                                                          認為人類的靈魂歸於上帝,數位分身
          唸經並向信徒傳道,旨在讓更多人對
                                                          無法真正代表亡者,這讓 AI 模擬逝
          佛教產生興趣。此外,2018 年 7 月
                                                          者的技術在部分宗教社群中引發爭
          路透社也曾報導,日精生態公司為軟
                                                          議。而在佛教與道教信仰中,則出現
          銀的人形機器人「Pepper」開發了誦
                                                          較多討論關於「靈魂是否會受 AI 干
          經軟體,使其能在葬禮上擔任主持,
                                                          擾」的觀點,部分僧侶認為數位化亡
          進行佛教儀式。而這樣的科技應用,
                                                          者可能影響往生者的輪迴過程。
          因應 Ai 的技術躍進,更可能擴展到

          告別式與哀悼儀式中。                                      .現代社會對死亡觀念的改變
                                                          現代社會對死亡的態度逐漸從「迴
                 社會接受度與文化影響
                                                          避」轉向「正視」,越來越多討論聚
          .不同文化對 AI 應用的接受度                                焦於如何透過科技改善告別的方式。

          在西方國家,AI 技術較容易被接受,                              隨著數位遺產與虛擬紀念的興起,人
          特別是在美國與英國,越來越多數位                                們逐漸接受新的悼念模式。例如,年

          紀念服務開始流行,並有企業專門提                                輕世代更容易接受透過 AI 與已故親
          供 AI 輔助的喪葬服務。而在亞洲地                              人進行數位互動,而年長者則可能較

          區,如日本與韓國,儘管社會高度科                                為保守,更偏向傳統的儀式化紀念方
          技化,但傳統喪葬文化仍具有強烈影                                式。

          響力,使得 AI 在此領域的應用仍處
                                                          .法律與隱私問題
          於探索階段。
                                                          AI 在殯葬領域的應用涉及大量個人
          日本的京都高台寺使用的 AI 機器人                              數據,如聲音、影像與社交媒體記

                                                          錄,因此數據保護與隱私成為一大關
          「MINDAR」擔任講經僧侶,向信徒
 AI                                                       注焦點。目前,各國對於 AI 模擬亡
          傳播佛法,顯示出宗教與科技融合的
          可能性。此外,部分殯葬業者亦開始
                                                          者的法規尚未完善,家屬是否能掌控
          探討 AI 應用於葬禮策劃,以協助家
                                                          逝者的數據,或公司是否能利用這些




      50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