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6 - 马来西亚华人传统宗教的式微与复兴之路
P. 86
第五章
李振源、杜振尊
马来西亚华人传统宗教领袖对于自身宗教关于“复兴”的观点
5.1 引言
回顾人类历史的发展,在复兴与革新宗教的篇章里,宗教复兴运动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
其存在意义首先就是避免自身宗教在时代环境变迁过程当中也因此变质甚至消亡(Hadden,
n.d.)。如在基督教的历史中,宗教复兴运动已存在多个世纪,传教士群体在宗教复新运动
里扮演了极为关键的推手,他们通过对非西方传统的社群宣导相关教义的同时,也为基督
教 内 部 因 对 教 义 解 读 有 所 分 歧 而 走 向 多 面 开 花 的 发 展 上 尽 心 竭 力 , 复 兴 福 音 派
(revivalism evangelicals)即为一例。在宗教复兴运动上,伊斯兰教亦与基督教大致相同,
这类型的运动当中较为知名的即主张信徒一切言行皆须回归至可兰经与圣训的原教旨主义
运动。在马来西亚,这类运动某种意义上已达到了他们的目标,不同的伊斯兰教组织,包
括政治组织在内都在积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因此,在 1970 年代开始,伊斯兰原教旨主
义思想所带来的改变已对国家产生显著的影响,这一运动很好的鼓舞与激励了伊斯兰信徒
社群,藉此融入并进而改变了马来西亚包括政治、经济、族群关系、语言乃至文化在内的
各个方面(Nagata, 1980)。
无独有偶,宗教复兴运动也可以在华人传统宗教的发展中略窥端倪,儒教复兴运动
即属其一。康有为作为主要的推手,就曾于公元 1895 年开始推动儒教为中国国教,同时
尝试以儒教中的祭拜仪式取代道教、佛教乃至民间信用中较“不恰当”的献祭仪式(Hwang,
5
1976)。虽然最终康有为的儒教运动并没有达到其目的 ,但却在客观上极大的加强了儒教
在华人社群中的影响力,尤其在马来亚地区,通过孔庙的设立、以及许多华校采取孔子又
或包涵儒家元素的命名方式来命名自身校名以及设立校训、中文报章大力推广儒学思想等
现象之出现,都说明了儒教复兴运动所取得的成就。而在马来亚地区的儒教复兴运动都在
5 这是康有为的百日维新当中的其中一项主张与计划,然而在 1898 年的戊戌政变后,维新派主要领袖,包
括康有为在内,或被捕或流亡,慈禧重新掌权,变法宣告失败,孔教运动也因此无疾而终。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