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7 - 略论净空法师的净土思想与经言祖训的差异
P. 117
注 146:《 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親聞記》第心三 0 頁第 1 行。「
注 147:《 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親聞記》第心八五頁第 1 行。「
注 148:《 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親聞記》第六四頁的第 2 行。「
注 149:《 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親聞記》第七二頁第 5 行。「
注 150:《佛學十四講講記》第 287 頁的第 8 行。「「
注 151:「《淨土大經科注》第 316 集,「解釋“慈悲加佑,令心不亂”的
「「「「「「「「「「「「「「部分。
《
注 152:「淨土宗聖教集》第四八四頁的第 3 行。「
注 153:《 淨土宗教理的核心》第八四頁的第 2 段。「「
《
注 154:「淨土法義分享》第二冊,第 161 頁的第 5 行。
注 155:《佛學十四講講記》第 140 頁,第 1 段的第 7 行和第 8 行。
「「「「「「「「「“十法界”包括:
• 六凡: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六道)。 在六
道輪迴,沒有獲得解脫。 天道也是六道(六凡之心),上升
到天道,還是沒有脫離輪迴。
• 四聖:聲聞、緣覺、菩薩、佛陀。 脫離了六道的四聖就是佛
教說的聖者。聲聞和緣覺屬於小乘聖者; 菩薩和佛陀屬於大乘
聖者。 “小乘”兩個字無貶義,只是與“大乘”的層次不同。
注 156:《佛學十四講講記》第 140 頁,第 1 段的最後三行。
注 157:「《佛學十四講講記》第 296 頁,第 8 行和第 9 行。「
注 158:《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十心集,第 6 段)「,2010 年 4 月 15 日,「「「「「「「「「「「「「「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02-039-0011)
「「「「「「「「「「「「「「原文:「http://ft.amtb.tw/dv.php?sn=02-039-0011&lang=zh_CN「
注 159:《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菁華錄講記》第 153 頁的最後兩行。
注 160:《 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親聞記》第五心八至五三八頁。「
注 161:《正信的佛教》第 164 頁的最後心行。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