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4 - 法海泛舟
P. 214

法海
 泛舟




 第三条伦理:“一个宗教团体应该采取明白的立场,反对  第三、宗教师的神圣性,来自宗教师在其宗教神圣场域中

 任何压迫与不公平”。佛教团体对特定的公众课题,尤其关系  所扮演的由“凡”入“圣”的媒介角色,宗教师必须承认自己
 到人心净化、社会病态、宗教发展等与佛教息息相关的课题,  并非宗教的神圣性本身。因此宗教师不但不可以把宗教本身的
 应明白表达意见与立场,甚至动员信徒来争取,这是公民团体  神圣场域,转变为政治动员的世俗场域,更不可以假冒神明或

 的集体权利。正如刘宇光教授所说:“当一个佛教团体或社群  是假传“圣”旨。我们不能不警惕,英国哲学家怀黑德(Alfred
 在宪法保障下从事宗教界及涉及活动时,它实际上已进入一个  North Whitehead)在其著作《演进中的宗教》(Religion in the
                                                                               第
 使用权力,因而也在必要时挺身维护公民社会权益的潜在责任  Making)一书中所提出的警告:人类对于宗教固然有一种不可                   三
                                                                               辑
 的情景。”台湾的游祥洲博士说:“如果宗教团体对这些公众  被替代的迫切需要,但宗教也是“人类兽性最后的避难所”,                      ·
 事务议题不关心,那不是封闭,就是伪善。”  因为人的兽性极可能披上宗教的外衣而将兽性合理化,譬如宗                             启 航 远 帆

 第四条伦理:“宗教团体在不介入党派冲突的前提下去  教师本身明明有某一种世俗的欲望,但也可能向教徒自称“这
 改善情况”。这条伦理的确考佛团领导人的智慧,但并非做不  是神明的旨意”。多少神坛神棍之所以能够骗财骗色,皆属此
 到。佛教团体只要不考虑各党派的利益,而是以课题为主要考  类。怀氏所谓的“兽性”,用佛教的话来讲,就是贪嗔痴慢疑                      治 政 的 理 伦 入 教 佛 团 介 体

 量,就比较容易处理这一回事。  五毒。“佛性”与“兽性”,只在一念之间的觉与不觉。
 游祥洲博士(见〈游祥洲:论全球入世佛教之发展进路⸺  第四、教徒对宗教师的支持与信任,也应该随时做出理
 兼论其涉及公共事务时之政治取向〉)认为除了以上所说,还  性的检验。怀黑德在《演进中的宗教》一书中指出,宗教的

 应补充以下五大伦理:  演进其实就是一个理性化的过程。信仰本身是超理性的,
 第一、宗教师对宗教资源的运用,必须合乎宗教资源获  但这不是说,信仰是不理性的。窥基大师所谓“胜解即信
 得的原始目的,否则就是宗教资源的滥用。当社会大众基于宗  因”,正说明了理性化与信仰本身是相辅相成的。当宗教师

 教信仰的目的而做出奉献时,此一宗教资源只能限定在宗教信  的角色超越出宗教的神圣领域时,教徒自不可盲从。
 仰的目的上,宗教师无权把这个宗教资源转移为政治资源。  第五、事实上,多数教徒对于宗教神圣场域不当介入政
 第二、宗教师对宗教教徒的动员,也应该不超出宗教信  治党派的作为,会以自动退出的方式作出回应,因此,宗教

 仰的目的。任何超出信仰目的的动员,都可说是宗教师对教徒  师在其介入政治党派时,自应考虑后果。
 的不当动员。因此,如果宗教师介入党派冲突,那就可能在现  游博士把一行禅师比较表面化的伦理变得较具体化,让

 代以“政教分离”为主流价值的社会中,引起大众的反弹。  人比较容易明白及掌握。一行禅师说不可利用佛团寺庙谋取私
 Rowing  in  the  Dharma  Sea
 212                                                                          213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