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柯博智
P. 24
變數為 mVaR ,而結果 (6C) 式與 (6D) 式的主要解釋變數也分別是
t+1
ESG 總分與三項支柱分數,但改以 mCVaR 做為應變數。
t+1
從結果 (6A) 式來看, BESG 的估計係數為 -0.0017,顯示 ESG 總
t
績效與 mVaR t+1 有顯著負相關。表示在 95% 的信賴水準下,以未來
一年最大損失第 5 個百分位數當作極端風險的門檻標準時,ESG 總
分的提升能夠改善未來面臨的極端風險。再來,透過結果 (6B) 可以
得知各項支柱分數對 mVaR 的相關性,可以發現環境與公司治理
t+1
對 mVaR 有顯著負相關,估計係數分別為 -0.0006 與 -0.0033 顯示
t+1
環境與公司治理績效在台灣市場中,能夠改善極端風險的閾值。最
後,控制變數不論在 (6A) 式還是 (6B) 式,除了槓桿程度外其他變
數皆有顯著相關。比較值得留意的是公司規模之係數在兩個模型中
皆約在 0.0030 左右,結果與文獻所預期的不同,公司規模越大反而
會提高損失的閾值,增加極端風險,這可能是台灣市場的特性之
一。李春旺 (1989) 指出,台灣市場可能存在反向規模效應,也就是
公司規模與報酬呈現正向的關係,若真如此,規模越大的公司也應
面臨更大的風險,規模才能與報酬具有抵換關係。而周轉率與去趨
勢化周轉率的結果卻相當令人意外,在兩個結果中分別為 0.0001 與
-0.0001,前者符合文獻預期,後者卻相反,顯示若周轉率趨勢上升
時反而降低隔年的極端風險,這可能是由於樣本集中在 2021 與
2022 年,且這兩年恰逢股市因為疫情與戰爭的影響經歷了大起大
落,因此常規的行為模式可能被打破,使兩種周轉率出現不一致的
結果,另一種可能是這是台灣市場的特殊現象,代表對流動性增加
的公司,市場投資人是抱持著比較樂觀的態度的。總結兩個模型來
看,若以 mVaR 做為極端風險的指標,台灣市場中 ESG 績效與極
t+1
端風險有正相關,且若從支柱分數來看,著手改善公司治理的績效
是最有效的方式。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