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4 - 易經_Neat
P. 94

解讀易經(第六卦)——訟卦






















                   一、緒論


                        孔子說過一句話:“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孔子說,聽見有
                   爭訟的時候,我的想法也跟別人一樣的,最好不要有什么爭訟才好。可見,在

                   春秋時期,孔子已經意識到,爭訟這樣的事是不斷發生的。孔子的愿望是良好
                   的,但現實卻不是如此,自有人文社會以后,有主奴、有上下,有尊卑關系以
                   來,爭訟就從未斷絕過的。這就是真相。
                        什么是訟呢?訟,爭也。從言從公。以手為主,就是爭。以言為主,就是

                   訟。有話在里頭,有是非曲折在里頭。到哪里去“訟” 呢?到大人那里去,到
                   官府那里去,到主人那里去。這說明已經有聽訟的地方了,所謂“有司”。即
                   使在春秋邦國混亂的時候,也有設立聽訟的地方。這主要針對民間的爭端而
                   言。訟,主要是人民內部矛盾。訴訟于公堂,以求得一個自以為合理的評判和

                   斷決。按照易經序卦說“飲食必有訟”。爭財曰訟,主要都是因為財貨利益之
                   事而引起的。財貨是人所需養之物,為此而爭,情理所在。


                        需訟二卦是相應出現的。人生在世,先為需養。需養需要財貨,財貨有
                   限,難見無爭。但是,訟事的出現,只有人的社會才會出現。動物爭食,使用

                   本能之力,不惜廝殺拼搶,而人就要進階一點。因為官府不許民相械斗,而弱
                   勢群體往往不敢直接用暴力去和強勢群體爭長短,于是訴之于有司,以求做
                   主。 爭訟是人事的一個非常常見的事情。為官為政者,不得不加以研究和重
                   視。當有公理和公法以后,訟就開始有地方訴求了。當民間無官時,庶民有爭
                   時,先訴之于鄉村長者,繼而訴之于有司官府。其中所謂大人也。投訴的級別

                   高低,因爭訟之事大小而定。所以,訟者本意是求正。因此,為政之大,其實就
                   是一個正字。若不中立,就會偏倚,就難得其正。因此,“中正”的內涵是一
                   致的。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