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2 - 夜談知事
P. 192
相傳中國明代末年,那時的傳統醫學就注意到心理因素
和社會環境對健康的影響,施行心理療法,這在古代並不罕
見。《䔔帝內經素問》中就「怒傷肝」、「喜傷心」、「思
傷脾」、「憂傷肺」、「恐傷腎」又有「悲勝怒」、「喜勝
憂」、「怒勝思」、「思勝恐」、「恐勝喜」的說法。江蘇
省高郵縣有個神醫叫袁體庵就是巧妙地運用了「恐勝喜」的
法則,用恐嚇治療了狂疾,相對當今所施行的心理治療法。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心靈平衡健康,最主要兩個原則:
一是要「客觀準確地認識自己」,二是「有效地駕馭自己」
。當今社會的快節奏生活,迫使人們適應急劇的變化,對心
理衛生問題顯得尤其重要。其主因心靈影響或直接由心靈原
因導致的疾病,發生病率在發達國家比發展中國家高,先進
地區比落後地區高,城市比農村高。
心理學家馬斯洛(maslow),則依人類需要必須滿足的優先次
序,列出五種需要:
1.生理需要:是最低、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就是維持生命的需
要;要食物填飽肚子,要衣服保持體溫。
2.安全需要:希望有一個穩定的、安全有保障的居住地。
3.愛的需要:愛人和被愛,人總是願意將自己的愛獻給他人,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