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生物-《优化探究》高考专题复习
P. 33
专题二 细胞的代谢
、 、 .在 试 管
① 取 6 支 试 管 并 编 号 为 A 、 A 1 B 、 B 1 C 、 C 1 实验操作分组 甲组 乙组 丙组
、 、
A 、 B 、 C 中都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 在试管 A 1 B 1 C 1
① 向试管中加入唾液淀粉酶溶液 1mL 1mL 1mL
中都加入等量淀粉酶溶液. ②将试管 A 、 A 1
放 ②向试管中加入可溶性的淀粉溶液 2mL 2mL 2mL
水中, 将试管 B 、 B 1 放入 100 ℃ 水中, 将试管 C 、 C 1
入冰水中, 维持 5min . ③ 分别将等量的淀粉酶溶液注 ③ 控制温度 0 ℃ 37 ℃ 60 ℃
入相同温度下的淀粉溶液中, 摇匀后, 在相应温度下维
④ 将唾液淀粉酶溶液与可溶性淀粉溶液混合振荡后
持 5min . ④ 取出试管, 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请
分别保温 5min
指出该同学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修正方案.
存在问题是 . ⑤ 向试管中滴加碘液 1 滴 1 滴 1 滴
修正方案 . ⑥ 观察实验现象 变蓝 不变蓝 变蓝
. ( 1 ) 为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该同学在此实验操
▶ 题组二 酶特性的实验探究 放入 60 ℃ 作过程中至少需要 支试管.
7. ( 2017 福建厦门模拟) 下列关于“ 探究温度影响淀粉 ( 2 ) 若实验结束后, 将甲组的温度调节到 37 ℃ , 保温一
酶活性” 实验的叙述, 错误的是 ( ) 段时间后, 甲组的实验现象是 , 原因是
A. 合理设定实验温度属于控制实验的自变量 .
B. 淀粉与淀粉酶应分别达到设定温度后再混合 ( 3 ) 在该实验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最
C. 可选用碘液或斐林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适温度, 实验设计思路是 .
D. 淀粉的用量和保温时间均可能影响实验结果 ( 4 ) 若将实验中的唾液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
8. ( 2017 贵州遵义模拟) 下表是某同学探究温度对酶活 换为新鲜肝脏研磨液和 H 2 O 2 溶液, 你认为是否科学?
性影响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的记录.请回答: , 为什么? .
[ 课堂加固训练] 练模拟 做典题 提高解题能力
1.ATP 是细胞中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 下列有关 ATP A. 酶都是由 RNA 和蛋白质组成的
的叙述, 错误的是 ( ) B.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少数是 RNA
A. 线粒体合成的 ATP 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 C. 某些 RNA 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B. 机体在运动时消耗 ATP , 睡眠时则不消耗 ATP D. 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C. 在剧烈运动时, 肌细胞产生 ATP 的速率增加 4. 下列关于酶特性实验设计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 )
D.ATP 分子由 1 个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 2 个磷酸基 A. 验证酶的专一性时, 自变量一定是酶的种类
团组成 B. 验证酶的高效性时, 自变量是酶的浓度
2. ( 2017 河北保定质检) ATP 是生物生命活 动 的 直 接 C.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 自变量是温度
能源物质.下图为 ATP 的结构和 ATP 与 ADP 相互 D. 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适 p H 时, 应设置过酸、 过碱、
转化的关系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中性三组
5. ( 2017 北京朝阳二模) 下图是同一反应的酶促反应和
非酶促反应的相关曲线, 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
A. 图 1 中的 A 代表腺苷, b 、 c为高能磷酸键
B.ATP 与 ADP快速转化依赖于酶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C. 在人的成熟红细胞中能合成 ATP 的场所只有细胞
质基质
是酶促反应的活化能, A 和 C曲线是酶促反应曲线
A.E 1
的氧化分解 B.E 2 是酶促反应的活化能, B和 D 曲线是酶促反应曲线
3.RNaseP ( 酶) 由 20% 的蛋白质和 80% 的 RNA 所组成, C.E 3 是 酶 促 反 应 的 活 化 能, B 和 C 曲 线 是 酶 促 反 应
科学家 发 现 如 果 将 该 酶 中 的 蛋 白 质 除 去, 留 下 来 的 曲线
RNA 仍然具有与这种酶相同的催化活性.这一结果 D.E 2 是酶促反应的活化能, A 和 C 曲线是酶促反 应
表明 ( ) 曲线
D. 图2 中过程 ② 所需要的能量可来自葡萄糖等有机物
9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