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8 - 107學年度長榮大學應用哲學系畢業專題發表會「向。哲光」
P. 148

Newman:因為變性人運動沒殺數百萬人?

                     Peterson:他們表達訴求時遵循的理念是一樣的。



                          從 Peterson 的訪談過程與他有名的著作《12 Rules for life》中不難看出他


                   從心理學與臨床觀察上有自己一套對人與對性別的歸納,但這種歸納在後現代主

                   義者的眼裡實屬一種言論上的冒犯,對於那些對價值的定義的歸納與重提和他們

                   追求的「解構價值」相去甚遠。Peterson 一直想強調問題在於那些運動者追求價


                   值所使用的「方法」但 Newman 卻以此說他是個另類右派,是個仇恨煽動者。先

                   不討論立場上的對錯,這兩個案例呈現的是平權者這幾年來時常發生的現象-認

                   為反對者之所以反對,原因都是因為他們是納粹、父權主義、都是過去那些霸權


                   的既得利益者,都被意識形態的霸權給控制而無法「理性」思考問題。我認為平

                   權者也很清楚,Peterson 的這種論證方式實際上很難將其定義為惡人或是那些歷


                   史上罪大惡極的兇犯,但以標籤歸因的方式將其推往眾人共識的厭惡對象那就簡

                   單多了,不論是納粹主義者或是某種只會遵循舊有傳統觀念的父權主義者。這種

                   歸因不只是陷對方於不利處境,更能說服自己以邏輯合法的方式批判對方。


                          在那場學生訪談中,學生一直強調「你身為一個心理學教授」一句。他們

                   認為一個受過教育的學術工作者,經過高等教育訓練並理性思考後不可能會得出


                   反對平權與其他任何的結論,也認為過去的那些價值結構(如性別指稱、性別印

                   象)都是具壓迫性的象徵與助長壓迫的概念,這點在某次 Peterson 的訪談中他有

                   特別提到:



                          但後現代主義者不考慮這些,他們覺得價值結構就是父權統治,是普遍壓

                          迫性的,受害者都是一樣的。不,他們不一樣。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愚蠢


                                                                     101
                          的、一維的、不清晰的、偽知識分子的。




                   101   Jordan Peterson on Milo, Free Speech & Postmodernism(2017 年 2 月 27 日)。youtube。2018 年

                   12 月 25 日取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v17a0uIX2Y

                                                            9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