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5 - 107學年度長榮大學應用哲學系畢業專題發表會「向。哲光」
P. 165
動」(趙海瑞,2012), 也就是勞動者的自我實現;但因工人與資本家的雇傭關係,
勞動者的勞動轉而變為資本家的自我實現
,並與勞動者之間產生了疏離感,對於勞動者來說,勞動變為因受外在強迫而不
得不為之的自我折磨與對自身身心靈的煎熬。原本勞動者在勞動中所感受到的是
「對於自我能力的肯定與能自由創造的滿足感」(趙海瑞,2012),但在為資本家
勞動的過程中,工人所感受到的卻是「腦力與體力的雙重損耗,和自身勞動力的
逐漸喪失」(趙海瑞,2012),勞動失去了其原有的意義與本質,為勞動者與勞動
本身的異化。
二、勞動者與其勞動產品的異化
勞動產品與勞動者的關係本是密切的,因勞動產品是經由勞動者勞動所生產的產
品,是勞動者自我實現的產物;但工人與資本家的雇傭關係卻改變了這一關係,
勞動者的勞動產品是資本家的自我實現的產物,勞動產品做為勞動者的勞動產物
也並非為勞動者所有,而是為資本家所有,與勞動者本身僅餘「其是由勞動者所
產生的」這一關係,因其是資本家雇用勞動者生產所產出的。勞動產品成為了異
己的對象,「勞動所產生的對象即勞動產品,作為一種異己的存在物,作為不依
賴於生產者的力量同勞動相對立。」(謝俊,2008)也因此,在此一關係中「勞
動者生產的財富越多,它的產品的力量和數量越大,他就越貧窮,越淪為更廉價
的商品。」(趙海瑞,2012)
三、勞動者與其類本質的異化
「馬克思把自由自覺的活動看作人的類本質,把這種自由勞動所創造的產品看作
是人的對象化的類本質或人化的自然界。人的活動和勞動產品都成為人的異己本
質,這就表明人已經同人的類本質相異化了。」(孫伯鍨、侯惠勤,1979)由此
可知,當人的活動和勞動產品成為異己,則代表人同人的類本質相異化,也是「勞
動異化」一詞所特指的現象。人為類的存在物,而其類本質在於「其勞動是有意
識的生命活動,也就是自由自覺地勞動。」(趙海瑞,2012)人藉由對對象世界
的改造,在現實中確認自己是類的存在物;但異化勞動卻剝奪了勞動者的生產對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