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9 - 107學年度長榮大學應用哲學系畢業專題發表會「向。哲光」
P. 169
帶有革命性,「因為無產階級其代表著一種新的力量,實現了科學性和革命性的
統一。」(王鐵柱,2009)馬克思對其持以肯定的、積極的態度,因為有了屬於
自己的意識形態,無產階級從僅是「自在的階級」(王鐵柱,2009),變為「具有
明確階級意識的自為的階級」(王鐵柱,2009)。
四、觀念上層建築的意識形態
「觀念的上層建築的意識形態可被概括為普遍意義上的意識形態」(王鐵柱,
2009),這句話有二個解釋,一是「觀念的上層建築」是普遍意義上的意識形態,
是通常人們談及意識形態(在沒有特別指稱的情況下)時所指的「一般階級概念」
(曾慶玲,2010),是「社會意識在人類社會發展至私有制階段的特定表徵」(曾
慶玲,2010),因此也等同於「社會意識110」;二是「觀念的上層建築」一名是
源於此意識形態的建立方式,而這樣的建立方式也是所有(階級)意識形態的建
立方式,因此也可說是所有(階級)意識形態的統稱。觀念上層建築建立於經濟
基礎(下層建築),反映了該社會的經濟型態和建立於其上的政治制度,「社會存
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只不過是人們社會實踐在觀念上的顯現。意識形態是
社會的精神現象,由社會物質基礎所決定,因此,意識形態的真實根源在於社會
經濟生活。」(曾慶玲,2010)
因為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通常會被表達為具普遍性的共同社會利益,成為佔據社
會主流的意識形態,而總是相近、甚至等同於剝削階級的意識形態,意識形態所
反映的是特定階級──統治/剝削階級的思想、需求和利益,也就是「統治階級
為維護本階級的利益和統治所進行合法性論證的觀念體系」(曾慶玲,2010)。而
統治階級對其特殊利益的掩蓋,和特意將其扭曲意涵表達為社會群體大眾的共同
利益,也正是意識形態虛假性和偽真理性的表現,「階級剝削與壓迫的現實被代
110 在單一國家中,於該社會中佔據主流的意識形態,稱為「社會意識」。「在這裡,我們指的是一
個時代或者一個具體的歷史──社會群體所有的意識形態,也就是說,當我們涉及這個時代或者
這個群體,所具有的總體性精神結構的構成和各種特徵的時候,我們所指的是一個階級的意識形
態。」見(Karl Mannheim, 2000)。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