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6 - 107學年度長榮大學應用哲學系畢業專題發表會「向。哲光」
P. 166

象,將其勞動從人對「自然界的占有與改造」(趙海瑞,2012)變為人對「自然

                   界的喪失」(趙海瑞,2012)。人的生命活動,就此淪為「生命的犧牲」,人的本


                   質活動也成了「僅僅維持生存的手段」(趙海瑞,2012)。

                   四、人與人的相異化


                   人與人的相異化,是「人的產品、活動和類本質的異化所造成的直接結果」(孫

                   伯鍨、侯惠勤,1979),當人的產品、活動和類本質異化,工人間的競爭愈發激

                   烈,則人們會相互異化,對於身處此脈絡中的工人,競爭的對手已不再是人,而


                   是阻撓其步伐的障礙物。而資本家不需多費力氣,便有更加優秀好用的人爭搶出

                   頭。勞動者在異化的勞動中,生產出異己的對象,在這過程中喪失了自己的類本

                   質──自由自覺的活動,「工人創造的產品越多,他就越變成廉價的產品」(Karl


                   Marx, 2000),工人間彼此的相互競爭,使得工人產量與自身價值成反比;而其與

                   資本家相對立的立場,和兩者資產貧富、支配與被支配間的相對比,從而也就創

                   造出了資本家與工人的對立。勞動異化形同剝削,不但是資本家對於工人的,也


                   是工人與工人之間的,造成人與人的相異化(謝俊,2008)。

                          根據異化的這四個環節,我們可以看到人(勞動者)在這個過程中就像被


                   一個同心圓一層一層的包裹在其中,人在其中由外而內的慢慢被其所局限、束縛,

                   最外層是勞動和勞動產品的異化,是「物的異化」,是異化勞動的外在表現形式,

                   也是人的自我異化實踐;第二層是勞動者與其勞動本身的異化和勞動者與其類本


                   質的異化,更是人對於「自我異化」的深層的規定性和實質(趙海瑞,2012)。



                          異化是一個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做為某一階級或社會集團的人們同他們

                          的活動、活動本身及促使活動得以實現的那種能力和力量相分離。這種分

                          離的產物具有相對獨立性,擺脫了它們的創造者的控制,並隨後獲得了對


                          產生它們的人的力量的支配權。(伊.謝.納爾斯基,1987)



                          隨著人們被異化的愈深,人類逐漸被其對象所控制。人類的對象從獨立於

                   人類漸至反過來支配人類,它化為一個意識的牢籠,困住其思想的邊界,慢慢的

                                                            5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