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7 - 107學年度長榮大學應用哲學系畢業專題發表會「向。哲光」
P. 207

則事事自然做到無疏漏,而下德者處事篇私矯揉,所以做事就會有許多疏漏需要

                   去補強。


                          《道德經》第八十章提到了小國寡民,認為最理想的社會是國家小、人民

                   少,人民都歸於結繩而治的素樸生活,他們都安於所居的環境,樂從他們的風俗


                   習慣,此處個人認為與我們現實社會中的仙境香格里拉,原本不為人知,或如中

                   國偏鄉藏族,都是因難以到達而人煙稀少,使地當地的文化得以保存,當地的人

                   民也還遵循著流傳下來的生活方式在生活著,生活範圍小,人口稀少,但他們樂


                   於他們的生活,也許生活方式很原始,但卻不受汙染及壓迫,而當人們漸漸進去

                   到他們的生活中,這平衡就會被打破了。

                          第四十八章:「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


                   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此篇章雖開頭寫明為學的

                   方法,但後半段又拉回「無為」,個人認為此處講述為學的方法是為了聖人治國

                   的未來鋪路,與前後文皆有相關聯。


                          為學的方法是日日增加其所知,為道的功夫是日日減除人欲,以至於達到

                          自然無為的境地,自然無為便能無所不為,為學與為道並進才能成為聖人。


                          為學是追求知識,知識是累積的,但若不能善於運用或消解,就會帶來欲

                          望地增多、憂慮的產生,只有為學而無為道,只會使人變成一位博學的學

                          者,對於自己的人生全無受用,不會變通及實際運用他的知識到治國之法


                          上;但若只有為道而無為學,便會陷於虛無、懵懂無知,又豈能取天下、

                                      137
                          治天下呢?

                          所以為學與為道應並行,方能使自己成為上善之人。

                          《道德經》中用了很多章在講治國之理,除了形上的道概念,也多了很多

                   具體道的運用,方法論講求一個特定領域的知識結合,將做人做事的方法整理以


                   便將來做為參考,而《道德經》中也一樣,他提供了做人做事的方法,引導人們



                   137
                      同註腳 18。
                                                            20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