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9 - 107學年度長榮大學應用哲學系畢業專題發表會「向。哲光」
P. 409

的思想,社會可能會對於這議題的討論與思考逐漸產生共識。

                          「德性」一詞是指一種品質,這種品質在當代社會已經式微,應該說現今


                   的資本主義社會,已經不重視群體的概念,大多數的國家的人民都尊崇個人式的

                   原子主義,筆者再寫此論文前就已發現此問題。因此,試圖解決此問題與重述「德


                   性」的重要性,由這種目的性的倫理學可以發現,我們應該要重新對於「德性」

                   進行進一步地分析,筆者概略式地在下文中提到「德性」與「規範性」的問題,

                   並不是代表「規範性」全盤皆輸,而是需要對這兩種概念,進行討論。


                          不過,這裡要闡述的不是「規範性」的重視,因為,筆者認為「德性」比

                   「規範性」更為可行,因為「德性」可以在任何狀況下實踐,而「規範性」的問

                   題,在書中 O'Neill 認為「規範性」已經充斥在我們生活中,而且在生活中我們


                   會有某些特定的信念與慾望,筆者認為這應該要用「德性」來解,而規範性的來

                   源問題,從西方道德哲學的邏輯發展作為其產生背景,如 Korsgaard 所論述                                        255 ,

                   西方倫理學經歷了一個從「美德」討論到「強加義務」的轉變,筆者認為還是要


                   回歸「德性」底下探討,如此才能有效的結合社會。




































                   255   規範性的來源。

                                                            14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