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6 - 107學年度長榮大學應用哲學系畢業專題發表會「向。哲光」
P. 416
前 言
規範倫理學一直以來作為倫理學範疇最指標性的學說,在實踐層面也是最
為普遍的,但若細看規範倫理學,能發現其中的學說對於人來說,在實踐層面仍
有許多困難,一般被稱為「道德難題」,然而,若考察規範倫理學發展史,能發
現有許多頂尖哲學家企圖透過加強理論架構、提出補述等方法解決「道德難題」,
但都未能成功,亦或是無法使人信服。在此筆者認為,問題並不出在規範倫理學
文本本身,而是在「人」;人在面對生活世界中的各種情境時,在情境的要求下,
人必須親自做出價值判定,此時,一直以來被人所丟棄的「自由」在頃刻間聳立
於眼前,使人不得不面對,存在主義哲學家諸如沙特、齊克果、海德格、尼采等
對於人的考察下,人在面對自己的自由時,會產生恐懼與焦慮,而筆者認為,此
「恐懼與焦慮」才是真正使規範倫理的道德難題不斷出現的導因。所以筆者在本
篇論文中,將導入現象學和上述幾位存在主義思想家對於人的處境的考察,將思
考對象從「文本」轉回到「人」自身,來嘗試解釋「道德難題」的發生,與規範
倫理學方法論出現的最初心理狀態,找出倫理學家提出「規範倫理學」的最根本
動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