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21 - 107學年度長榮大學應用哲學系畢業專題發表會「向。哲光」
P. 421

這些理論都明確的指出了身為人的本質,並宣召般的向眾人宣示,人「應當」怎

                   麼做,但這些方法論都落入了休姆所提出的謬誤當中,即「應然命題無法從實然


                   命題推導而出」(Copleston,2015,393-402 頁),就算人真的如上述哲學家所講的

                   這樣單純,也不能確定人先天的本質就是如此,這兩個命題彼此之間並不能相互


                   推導。而且我們可以發現,這種先天性的本質預設,根本無法處理人在生活世界

                   中遇到的情境多樣性,在此筆者認為普遍的先天預設可能忽略了主體所存在的情

                   境的豐富性,取而代之的是對於人性的捆鎖與限制,是人創造性的吞滅,若用沙


                   特的語言,這更是一種信念上的「自欺(Bad Faith)」,而為了扭轉此信念上的病態,

                   作為反動的命題「存在先於本質」也隨之問世。

                          本章節中我們分別在多個向度中探討規範倫理學理論的缺陷與預設,而下


                   章節將探討道德兩難的出現,也與這些缺陷與預設有直接的關係,甚至可以說在

                   本章節的分析下,道德兩難的發生其實並不意外,規範倫理學所犯下的錯誤,將

                   在道德兩難的分析中,更為明顯。












































                                                            6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424   425   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