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4 - 猪病防治
P. 174
【诊断】 根据间歇性神经症状、胃肠炎症状、大脑炎症状、镜检大脑灰质毛细血管
周围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可作出初步诊断。必要时,可采集可疑饲料、胃内容物、血液、
脑组织、肾、脾、心等分析其中 NaCl 的含量。当大肠内容物 NaCl 含量大于 0.16%,肝组
织 NaCl 含量超过 350mg/100g 时可判定为食盐中毒。
【治疗】无特殊有效的治疗药物,治疗原则是促进食盐排除,恢复阳离子平衡和对症
治疗。
(1)立即更换可疑饲料,停喂食盐。对尚未出现神经症状的猪只给予少量多次的新
鲜饮水,以利血液中的盐经尿排出;已出现神经症状的病畜,应严格限制饮水,以防加重
脑水肿。
(2)恢复血液中一价和二价阳离子平衡,可静脉注射 10%氯化钙溶液,按 0.2g/kg 体
重氯化钙计算。
(3) 缓解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静脉注射 25%山梨醇或高渗葡萄糖溶液。
(4) 促进毒物排除,可用利尿药(如氢氯噻嗪)和油类泻剂。
(5) 缓解兴奋和痉挛发作,可用盐酸异丙嗪肌内注射。
【预防】饲料中的食盐用量应按规定添加,并充分搅拌均匀,保证自由饮水。我国仔
猪、生长-肥育猪配合饲料中食盐含量的卫生标准为 0.15%~0.5%,当日粮配合中使用富
含食盐的原料(如鱼粉等)时,应将其食盐含量计算在内,以使配合饲料中食盐含量(以风干
物质计算)不超过 0.5%。
单元十一 无机氟中毒
无机氟中毒是指动物摄入含氟化合物过多的饲料、饮水或吸入含氟气体而引起的急、
慢性中毒的总称。急性氟中毒以胃肠炎、呕吐、腹泻和肌肉震颤、瞳孔扩大、虚脱死亡为
特征;慢性氟中毒又称氟病,最为常见,是因长期连续摄入超过安全限量的无机氟化物引
起的一种以骨、牙齿病变为特征的中毒性疾病,常呈地方性发生。
【病因】在目前规模化养殖条件下,急性氟中毒情况较少发生,临床上以慢性氟中毒
较为常见。
动物可通过高氟饲料和高氟饮水摄入过量的氟。饲料中的高氟原料多为未脱氟或脱氟
不好的高氟磷酸氢钙、石粉等;饮水中氟含量增高的原因往往与地方性高氟(如火山喷发
地区、磷矿地区、温泉附近及干旱荒漠地区、土壤中氟量高等)及工业氟污染(如利用含
氟矿石为原料或催化剂的工厂未采取除氟措施,随“三废”排出的氟化物污染地表水)有
关。
氟是动物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适量的氟可促进动物牙齿和骨骼的钙化,对维持机体
中钙磷的正常代谢、神经兴奋性的传导及代谢酶系统都有一定作用。但过量摄入氟则会引
起动物发生急性或慢性中毒。过量的氟对机体的毒性作用是多方面的,由于氟是亲骨性元
素,因此,对骨和牙齿的损害最为突出,呈现低血钙、氟斑牙和氟骨症等一系列表现。氟
及其化合物直接与呼吸道和皮肤接触,则产生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过量的氟可造成骨组织中胶原纤维损害,使胶原肿胀、断裂,并可干扰钙、磷代谢,
因而使骨骼脆性增加,易骨折,牙齿易磨损、脱落。过量的氟可刺激成骨细胞增生,因而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