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7 - 猪病防治
P. 87
皮下组织弥漫性黄染。血液稀薄。心肌苍白松软。肾肿大,黄染,质地脆弱。肝、脾肿大,
肝呈土黄色或棕黄色。胆囊内有浓稠的胆汁。肺脏呈暗红色,切面有大量渗出液,表面有
灰白色坏死灶。全身淋巴结肿大、棕黄色或黄褐色。胃黏膜出血,水肿。膀胱黏膜有点状
出血。肠道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肠壁菲薄,黏膜脱落。胸腔、腹腔及心包积液。
【诊断】本病根据临床症状,发热,贫血,黄疸,尿黄或茶色尿,对外界反应迟钝,
耳廓边缘变色和皮肤变态反应等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依靠实验室检查。
直接镜检是当前主要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可以检查嗜血支原体的存在以及感染程度,
包括鲜血压片和涂片染色。嗜血支原体呈椭圆形,其寄生的红细胞呈菠萝状、锯齿状或不
规则状。
动物试验也是确认猪嗜血支原体病的方法之一。常用的实验动物是小白鼠,用仔猪作
实验动物时需摘除脾脏。怀疑为嗜血支原体病的猪切除脾脏后观察 3~20d,若是带菌猪会
表现急性嗜血支原体病的症状,通过查找血液中的病原体进行诊断。
另外,补体结合试验、间接血凝试验、荧光抗体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以及聚合酶
链式反应等也可用于本病的诊断。
【防制】
1.治疗 针对病原体的治疗,常用的治疗药物可选用抗菌药如四环素类、林可胺类、
氟喹诺酮类)、抗血液原虫类药物(贝尼尔、咪唑苯脲、磷酸伯氨喹啉等)、砷制剂(对氨基
苯砷酸等)。发热猪给以退热药,并配合葡萄糖、多维素饮水,临床治疗效果较好。若病
猪伴发其他疾病的混合感染,应给予相应的治疗,从而降低病死率,减少经济损失。
2.预防 预防本病要采取综合性措施,尤其要驱除媒介昆虫,做好针头、注射器以及
伤口等的消毒,消除各种应激因素;将四环素类药或砷制剂等混于饲料中,可预防本病。
对猪只进行定期血液检查,可以了解猪场内该病的感染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
控制,减少损失。
模块二 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细菌病
单元五 猪支原体肺炎
猪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 of swine) 又称猪地方性肺炎、猪地方流行性肺
炎,俗称猪气喘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猪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为咳嗽
和气喘。病变的特征是融合性支气管肺炎,尖叶、心叶、中间叶和膈叶前缘呈“肉样”或
“虾肉样”实变。
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患猪长期生长发育不良,饲料利用率降低。
【病原】猪肺炎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的多形态微生物,呈球状、环状、椭圆形(直
径约 0.5μm)或两极形(长度约 0.5~1.0μm)等。最小的感染颗粒,其大小为 110~225nm,
可通过 300nm 的滤器。革兰氏染色阴性,着色不佳,姬姆萨或瑞氏染色良好。
猪肺炎支原体能在无细胞的人工培养基上生长,但生长条件的要求比其他已知的支原
体严格。可用猪肺埋块、猪肾和猪睾丸细胞继代培养。病料接种乳兔,经连续传代获得弱
毒株,对猪的致病力减弱,可产生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