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9 - 猪病防治
P. 89
【诊断】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变的特征可作出诊断。本病仅发生于猪,以咳
嗽、气喘为特征,体温和食欲变化不大;特征性病变是肺的心叶、尖叶、中间叶及膈叶的
前下缘有实变区,肺门和纵膈淋巴结肿大。
X 线检查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对隐性或疑似发病猪通过 X 线透视,阳性可作出
诊断。在 X 线检查时,猪以直立背胸位为主,侧位或斜位为辅。病猪在肺野的内侧区以及
心膈角区呈现不规则的絮状渗出性阴影。
诊断本病时应以一个猪场整个猪群为单位,猪群中发现一头病猪,就可以认为是病猪
群。
血清学诊断常用间接血凝试验,病原分离成功的几率不高。
【防制】
1.治疗 药物治疗的关键是早期用药。常用药物有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
林可胺类,双萜烯类,以及卡那霉素等。对病猪实行注射给药,尤其是胸腔内或肺内注射
给药效果比较理想。
2.预防
(1)免疫接种
目前有两类疫苗可用于预防,一类是弱毒疫苗,另一类为灭活苗。
仔猪使用弱毒苗,15 日龄首免,3 月龄时对确定留作种用的猪进行二免。仔猪使用灭
活苗,7 日龄首免,21 日龄二免,3 月龄时对确定留作种用的猪进行三免。本病的免疫保
护力与血清 IgG 抗体水平相关性不大,母源抗体保护率低,起主要作用的是局部免疫。
使用弱毒疫苗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使用前 15d 后 60d 内不要使用对支原体有抑制作
用的药物;二是疫苗一定要注入肺内,肌内注射无效。灭活苗可肌内注射。
(2)未发病地区和猪场的主要措施有:坚持自繁自养,尽量不从外地引进猪只,必
须引进时,要严格隔离和检疫;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兽医卫生工作,推广人工授精,避免
母猪与种公猪直接接触,保护健康母猪群;科学饲养,采取全进全出与早期隔离断奶技术
(SEW),从系统观念上提高生物安全标准。
健康猪群鉴定标准:观察 3 个月以上,未发现气喘临诊症状的猪群,放入易感小猪 2
头同群饲养,也不被感染者;一年内整个猪群未发现气喘病临诊症状,所宰杀的肥猪、死
亡猪只肺部检查均无气喘病病理变化者;母猪连续生产两窝仔猪,在哺乳期,断奶后到架
子猪,经观察无气喘病临诊症状,一年内经 X 线检查全部仔猪和架子猪,间隔 1 个月再行
复查,均全部无气喘病病理变化者。
(3)发病地区或猪场的预防措施
在疫区,以康复母猪培育无病后代,建立健康猪群为主。主要措施有:自然分娩或剖
腹取胎,以人工哺乳或健康母猪带仔法培育健康仔猪,配合消毒切断传播途径并消灭传染
因素;仔猪按窝隔离,防止窜栏。育肥猪、架子猪和断奶小猪分舍饲养;利用各种检疫方
法及早清除病猪和可疑病猪,逐步扩大健康猪群。
(4)药物预防 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脉冲式给药可减缓疾病的临床症状并避免继发
感染,尤其是在易感阶段用药,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但容易导致病原体产生耐药性。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