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8 - 猪病防治
P. 88
猪肺炎支原体由病猪排出体外后,其生存时间一般不超过 36h。病肺悬液置室温
(15~25℃)36h 内即失去致病力。病料保存于 l~4℃可存活 4~7d,-15℃达 45d,-30℃可
达 20 个月。冻干保存于-15℃可达半年至一年,-25℃可达 2~3 年。
猪肺炎支原体对青霉素及磺胺类药物不敏感,对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林可胺类、
大环内酯类药物敏感。一般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和消毒方法均能达到消毒的目的。
【流行病学】
易感性 自然病例只有猪和野猪,其他动物不发病。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均能
感染,其中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易感性高,其次是妊娠后期和哺乳母猪。公猪和成年猪多
呈慢性或隐性感染。
传染源 病猪和隐性感染猪是本病的传染源。新疫区往往由于购入隐性感染猪而引起
本病暴发。发病母猪感染哺乳仔猪,病猪在临床症状消失后半年至一年多仍可排菌感染健
康猪。本病一旦传入,如不采取严格措施,很难根除。
传播途径 本病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病猪通过咳嗽、喘气和喷嚏等强力气流将含有
大量病原体的渗出物、分泌物喷射出来,形成飞沫,悬浮于空气中被健康猪吸入而传染。
因此,健康猪与病猪接近,如同圈饲养,尤其是通风不良,潮湿和拥挤的猪舍,最易引起
发病和流行。
流行特点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冬春季多见。在新疫区初
次流行多呈暴发,症状重,发病率和病死率都较高,多取急性经过。在老疫区多取慢性经
过,症状不明显,病死率低。当天气突变,阴湿寒冷,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不良时可使病
情加重,病死率增高。如有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则造成更大的损失。
【临床症状】本病的潜伏期为数日至 1 个月以上不等。
气喘病主要症状为慢性干咳,在清晨、晚间、采食时或运动后最明显。食欲变化不大,
体温一般不升高。随着病程的发展,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呼吸加快和腹式呼吸。
这些症状时而缓和、时而明显。无继发感染时,咳嗽会在 2~3 个月内消失,病死率很低。
但饲料转化率和日增重显著降低。发生继发感染时可能出现食欲不振,呼吸困难或气喘,
咳嗽加重,体温升高及衰竭等症状,病死率升高。
有的猪在较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感染后不表现症状,但它们体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
肺炎病灶,用 X 线检查或剖检时可以发现肺炎病灶。
【病理变化】主要病变见于肺、肺门淋巴结和纵膈淋巴结。肺两侧均显著膨大,有不
同程度的水肿。在心叶、尖叶、中间叶、膈叶的前下缘出现融合性支气管肺炎。病变的颜
色多为淡灰红色或灰红色,半透明状。病变部界限明显,象鲜嫩的肌肉样,俗称“肉变”
(彩图 60)。病变部切面湿润而致密,常从小支气管流出微浑浊灰白色带泡沫的浆性或粘
性液体。随着病程延长或病情加重,病变部的颜色变深,呈淡紫红或灰白色,半透明的程
度减轻,坚韧度增加,俗称“胰变”或“虾肉样变”。恢复期,病变逐渐消散,肺小叶间
结缔组织增生硬化,表面下陷,其周围肺组织膨胀不全。肺门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显著肿
大,呈灰白色,切面外翻湿润,有时边缘轻度充血。
肺部病变的组织学检查可见典型的支气管肺炎变化。小支气管周围的肺泡扩大,泡腔
内充满多量的炎性渗出物,并有多数的小病灶融合成大片实变区。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