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 - 鏡報2018年4月號
P. 54
神州動態
之議》指出,「嚴打」中出現的一些消極問題主要
是在嚴打操作中凸現的,而非嚴打刑事政策本身的
問題。
陳興良認為,「嚴打以其運動式的急風驟雨席
捲而來的時候,必然形成對法治的衝突,這是毋庸
諱言的」。以從重而言,把「嚴打」理解為滿貫頂
格判刑的情形,在操作中不在少數。
2006年,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
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中央各執法、司法領導機關強勢進行打擊涉黑涉惡事件。圖為全國公
正式提出了「要實施寬嚴相濟的刑事司法政策」。 安廳局長會議,討論掃黑除惡事宜。
此後,隨着《刑事訴訟法》的持續修改完善,「嚴 組織,要嚴格依法認定。對於不構成黑惡勢力的犯
打」一詞蘊含的「依法」內涵被不斷突出。同時, 罪者,要善用治安、行政等手段依法處理。第二,
人權保障、司法公正的地位也不斷抬升,體現了官 重程序,強化證據,確保案件品質。第三,重視產
方對運動式「嚴打」的糾偏。 權司法保護。嚴格規範涉案財產的法律程式,堅持
司法公正要求罪刑均衡、刑罰適度,不可畸重 審慎把握處理產權和經濟糾紛的司法政策,注意區
或畸輕。歷史上的「嚴打」有重刑主義傾向,而隨 分涉黑財產和個人企業合法財產的界限。
着社會法治文明的發展,保障人權、程式正義、罪 本輪「掃黑除惡」為期不短,各級地方和政
刑相當等原則已經成為朝野共識。 法機構應用新理念依法整體推進專項行動,聚焦重
今年這場「掃黑除惡」行動中,中央在發令 點、精準打擊,防止運動擴大化和變相政績競賽,
伊始就強調要「堅持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法學 要真正「確保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
界專家認為,這體現了國家對犯罪治理的政治智 一」。
慧。根據《通知》要求,對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組
織者、領導者、骨幹成員及其「保護傘」要依法從 「雙軌政治」轉型 升級合作共治
嚴懲處,對犯罪情節較輕的其他參加人員要依法從 歷史地看,「嚴打」是中國在特定社會背景下
輕、減輕處罰,以保證打擊重點,減少社會對抗, 催生出的制度選擇,往往發生於治安惡化之際。而
促進社會和諧。 當前,中國社會秩序總體良好。官方資料顯示,在
從執政目標而言,「法治小康」是「全面小 過去5年中,內地嚴重暴力犯罪案件下降了51.8%,
康」的題中之義。中國當前不僅處於決勝全面小康 民眾對社會治安滿意度上升到95.5%。
的關鍵時期,也正處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節 在此背景下,中共為何仍要強力進行「掃黑除
點。中共十九大強調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 惡」專項鬥爭?有分析認為,這與近些年來中國政
場深刻革命,「掃黑除惡」行動也應貫徹這一新時 治生態的變化,黑社會形態的發展,以及黑惡勢力
代精神,成為推進和實踐依法治國方略的具體行 對政權和關鍵經濟領域的滲透密切相關。
動。 本輪掃黑的重點對象之一,是「村霸」「地方
武漢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何榮功認為,要理解與 豪強」等基層黑惡勢力。其危害可以概括為四點:
執行中央的最新精神,應重視妥善處理三個問題: 亂政、抗法、霸財、行兇。
第一,科學把握「打早打小」與刑法適用的關係。 其中,「亂政」被官方列為嚴厲打擊的首位,
辦案過程中,對於是否屬於刑法規定的黑社會性質 即「威脅政治安全特別是制度安全、政權安全以及
44 鏡報月刊 2018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