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 - 毒理學電子書
P. 10

第三節  毒性物質體內的流布

                   3-1  吸收


                        吸收的速率與化學物質的濃度有相關性。外界的暴露濃度越高,吸收越快,

                   吸收量也越高。吸收的途徑包括呼吸道、皮膚、食入、眼睛或黏膜等其他部位,
                   而在血流量大的組織以及接觸面積大的組織,其吸收速率都較快。例如在呼吸系
                   統的肺臟有高血流量,且肺泡的數量很多,接觸表面積相當大;另外皮膚為人體

                   最大的器官,與外界接觸的面積也相當大;腸胃道有許多絨毛,可增加相當大的

                   吸收表面積,而且腸胃部位因需要吸收攝入食物的養分,血流量亦非常高,這些
                   皆為極易吸收毒性化學物質的器官。


                        經呼吸道吸收:外界可能暴露的化學物質,最重要的進入途徑為經過呼吸道
                   從肺部吸收,凡是氣相、氣膠形式的或是可揮發性的毒性化學物質,都能夠經由

                   人類及大面積的肺泡表面所吸收,或經由上呼吸道的黏膜所吸收。肺部有重要的
                   防禦機制,包含鼻腔內鼻毛、吸入具刺激性物質之後的咳嗽反射、噴嚏反射以及

                   上呼吸道的纖毛等,以上這些均可協助排除被吸入的粒狀污染物或燻煙形式的化
                   學物質。對於氣體而言,其對水的溶解度對此氣體的吸收以及毒性作用均有相當

                   大的影響。高水溶性的物質,如二氧化硫、硫酸及氨氣等,亦在上呼吸道就被吸
                   收,造成很明顯的上呼吸道刺激性反應。而此刺激性反應事實上是一個重要的防

                   禦機制,因有了刺激性反應後,暴露者會立即警覺到,而逃離現場,避免因為進
                   一步暴露而造成更嚴重的健康效應。反之,在溶解度比較小的氣體,如光氣或二

                   氧化氮等,其上呼吸道溶解度低,因此不易在上呼吸道被吸收而少造成刺激反應。
                   在沒有充分的警訊之下,暴露者容易吸入大量的二氧化氮或光氣,而造成下呼吸

                   道的嚴重傷害,甚至可能導致肺水腫產生。至於溶解度中等的氣體,最普遍的如
                   氯氣,其作用則處於兩者之間,一方面會造成呼吸道的刺激性,亦有可能造成肺
                   水腫的產生。


                        經皮膚吸收:除了上述經呼吸道吸收之外,經皮膚吸收也是一個重要的毒物

                   暴露方式。許多毒性物質可以經過完好的皮膚或是受傷的皮膚而進入生物體。皮
                   膚吸收的重要因素在於該化學物質的脂溶性大小,脂溶性越大的越容易從皮膚吸

                   收。化學物質的脂溶性可用 Kow(辛醇與水的比值)量化,作為比較脂溶性大小的
                   依據。此外,該物質與皮膚的接觸總面積,亦是經皮膚吸收量與速率的一個重要

                   因素,此點與上述經過呼吸道與腸胃道吸收原因類似。皮膚原有的傷害、破損、
                   灼傷或皮膚炎等問題,常會增進吸收度,亦即皮膚的保護能力降低,由皮膚吸收

                   的程度則就越大;例如以正常的皮膚而言,對鉛的吸收能力不高,但已有破損的
                   皮膚則較易吸收鉛。皮膚在潮濕的時候,其吸收力亦常會比乾燥皮膚來的高。全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