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毒理學電子書
P. 12

受性的不同。

                        肝臟具有一個重要的酵素系統,稱為微粒體酵素群(microsomal  enzymes)。

                   在各別個體中,微粒體酵素群的含量各有不同,微粒體易受到化學物質或藥物的
                   影響,而引起激發,此種激發就稱為微粒體酵素激發 (microsomal  enzyme

                   induction)。受激發之後,微粒體的酵素會比原來增加甚多,也因此對各種藥物
                   或毒物的代謝速率增快。此種代謝速率的增快,並不只限於激發微粒體酵素的該

                   化學物質而已,對許多不同化學物質的代謝亦有作用。除了微粒體酵素本身的差
                   異以外,接受外來物質的刺激而受激發的容易與否,在個體的差異會影響到該個

                   體對於許多化學物質的易感性與耐受力。

                   3-4  排除


                        除了可揮發的毒性化學物質,可以經由肺臟及呼吸道擴散出體外之外,人體

                   最重要的排泄器官,還包括了腎臟及肝臟。腎臟較易排出具有極性或是水溶性較
                   高的化學物質,而對於不具極性或脂溶性較高的化學物質不易排出,因此對於脂

                   溶性的非極性物質,常必須要在體內代謝為具有極性的物質,方能夠自腎臟中排
                   出。而最重要的體內代謝器官,在人體為肝臟。


                        經腎臟:對於經由腎臟排出的化學物質而言,尿液之酸鹼度對於其排出的速
                   率有相當大的影響,若尿液為鹼性,則酸性毒性物質較易排出,因為他們在尿液

                   中會變成離子化狀態,因此易於排出;反之,若尿液為酸性,則對於具鹼性的物
                   質較易於排出,而對於酸性物質則不易排出。


                        經肝臟:經肝臟代謝的化學物質,會經過肝臟而進入膽汁,再從膽管排到腸
                   胃  道  ,  此  時  有  可  能  在  腸  胃  道  再  經  由  血  液  吸  收  ,  稱  為  腸  肝  循  環  (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也有可能繼續由腸胃道排出,而進入糞便中,若此化學物質再度由
                   腸胃道被吸收到血液中,再經反覆循環之後,會經由腎臟排泄。


                        經其他管道:除了上述之肝與腎的排泄外,其他包括自呼吸道擴散出來的物
                   質,還有從和水、唾液中排出者,還有少量自皮膚以及頭髮中排出的化學物質,

                   以上均為可能的排泄途徑。另外,對於懷孕的母親,有的化學物質可以經由胎盤

                   而傳給胎兒,因此母親體內的濃度會相對地減少,如多氯聯苯。脂溶性化學物質
                   亦容易進入母親的乳汁而隨之排出,若此項的排出被哺乳的嬰兒所吸收,會造成
                   二度的暴露(secondary exposure)。

                        在計算毒物排出速度的一個重要指標是半衰期(half-life),半衰期之定義為血

                   中之某一個化學物質的濃度,降到其本來濃度之 50%所需要的時間。大多數的化
                   學物質是以線性的方式排出。此線性的含意,不是濃度直線下降的意思,而是無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