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 - 毕业论文
P. 21

中药饮片霉菌毒素液质检测与中药配方颗粒制备工艺优化


                                                       引    言



                        霉菌毒素是一类由霉菌产生的有毒性的二次代谢产物,广泛污染农作物、食
                                           [1]
                   品及饲料等植物性产品 。中药由于自身的性质以及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在采收、
                   贮藏过程中极易发生霉变,严重影响中药的质量,不但有可能失去原有的药用价

                   值,而且在霉变过程中,会产生多种真菌毒素,对人体的肝、肾、神经、造血系
                   统等造成损害,  甚至可诱发癌症。目前,我国对中药霉菌毒素污染的监控尚不全

                   面,仅规定了强致癌物黄曲霉毒素的限度,而对玉米赤霉烯酮等其他多种霉菌毒
                                                                                 [2]
                   素都没有相应的限量要求,而且检测方法较为复杂,成本高 。因此,建立一种
                   简便快速价廉,适用于中药饮片复杂基质的多组分霉菌毒素污染检测方法是非常

                   必要的。
                        中药配方颗粒是现代中医药行业针对传统饮片的缺点,改造而成的一种新型

                   药用形式,具有起效快、服用方便等特点,自 80 年代后期迅速发展以来,已形
                   成一定的规模,但其品种、规模与日、韩及我国台湾地区相比,还有一段距离。

                   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出台统一的质量标准,所有生产厂家都是自己制定的质量
                                                                                            [3]
                   标准,因而质量参差不齐,从而导致各生产厂家产品的作用效果不一致 。同时,
                                                                             [4]
                   也没有药检部门对中药配方颗粒进行过质量抽检等监督 。从而形成单味中药配
                   方颗粒的质量标准远远低于中药材的质量标准;多数医务人员和患者都质疑中药
                   配方颗粒的疗效的局面。因此,进行配方颗粒生产工艺的优化、标准化以及工艺

                   过程质量控制的研究,以保证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稳定、用药安全,已成为现代
                   中医药行业中日益重要的课题。


                   1  研究背景



                   1.1  中药饮片中霉菌毒素污染的研究进展


                   1.1.1  霉菌毒素的来源、分类和毒理研究


                        霉菌毒素是由产毒霉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如果不慎
                   摄入,将会对人体的肝、肾、神经、造血系统等造成损害,甚至可诱发癌症                                              [5-6] 。
                        目前,已发现的霉菌毒素有 200 多种,在人类和动物食物链中涉及的霉菌毒

                   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杂色曲霉毒素、展青霉素、玉米赤霉烯酮、
                                                  [7]
                   脱氧雪腐脱氧镰刀菌烯醇等等 。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简称 AF)是一类由黄曲霉、寄生曲霉等多种霉菌
                                                       [8]
                   产生的二呋喃香豆素的衍生化合物 (图 1)。目前已证实有 20 多种衍生物,其
                   中四种主要的黄曲霉毒素 B1、B2、G1、G2 和两种代谢物 M1、M2 可以直接污




                                                            1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