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1106-昆明留学生杂志-RGB
P. 33
ZMN EDUCATION
在各位导师以及结拜的小朋友们的带领下,我们了解了哈巴
藏回村落和彝族村落的大致样貌。尽管山路有些泥泞艰难,
每一位学员都沉浸在了美丽的山村景色当中。除此以外,我
们与结拜的弟弟妹妹们也一同去拜访了一位藏回老人和一对
彝族夫妇,学习到了许多当地的文化习俗和经济状况。其中,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所展示的乐器与音乐艺术以及一些特
别的民族文化。首先,在藏回老人家里,我们看到了他表演
的弦子(藏胡)。这是他自己亲手用小牛皮、红木和马尾制
作的乐器,古老的音乐中伴随着老人朴实、欢快的舞步显现
出了藏回人民、香格里拉人民自由自在、朴实好客的形象。
老人家说,那是他们年轻时候放牧为了控制牲畜、表达自己
而制作的,可惜,由于科技的发展和村里文化的改变,越来
越少的人愿意学习弦子了。可惜如今只有少部分的中年人和
一些老人会了,年轻人们专注于学习以及家务农活,不在学
习了。之后,在老人的介绍下,我们又了解了一些他们的历
史,据说,他们是从陕西为了挖金银矿而迁过来的,至今仍
然保留着一些陕西当地方言。作为藏回,即被藏化的回族,
他们仍然信仰着伊斯兰教,却像藏族一样喝着酥油茶,展现
出了回族、藏族等多元化的特征。以老人家为例,他们家庭
成员中有藏族、回族、纳西族和汉族。经过了深入的交流与
了解,我们还向那位老人学习了几句藏语,让我们从语言方
面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他们。最后,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老
人,继续了我们接下来的行程。在用过午餐后,我们又乘车
来到了一个彝族村落,在那里,我们又拜访了一对当地老夫
妇和他们的家人。我们一来,老人就向我们展示了彝族特别
的乐器——口弦,那是一个由竹子包着的簧类乐器,发出的
声音仿佛电音一般,现代与古典相结合的音乐,如同古代的
“电音”,讲述着先祖们的时尚与开放。然而,就像弦子一
样,口弦如今也逐渐失传,实在是令人惋惜。之后,在参观、
了解完他们的传统住所、服装后,老人家和一位叔叔向我们
讲述了当地经济状况的改善和进步,向我们讲述了花椒产业
近年的大规模种植与发展。同时,我们更是了解到了彝族的
通婚状况,彝族鲜有与外族结婚的人。在过去,彝族分为黑
彝、白彝和奴隶,尽管人人平等已逐渐深入人心,彝族也没
有与其他阶级通婚的情况。除此以外,我们了解到,彝族当
地的文化水平,特别是女性的教育水平已经逐步提高。最后,
在我们散步的路上,还看见了一个特别的工具——水磨坊,
据说这个工具已经有几百上千年的历史了。它是以个完全用
水力推动的一个石磨,不仅仅合理地运用了水资源,也减少
了现代仪器和资源的不合理浪费与污染,可谓是古代智慧的
结晶。就算到了如今,哈巴村大部分人仍然使用着这样环保
的石磨。
在哈巴的这几天,我不仅攀登了美丽的山,观赏了美景,更
是了解到了极具当地特色的文化和习俗,其中许多都濒临失
传,越来越少的人有时间或者愿意去学习传承他们。这样的
情况更是激发了我对保护它们、宣传它们的欲望。
在了解、宣传和保护文化的道路上,我从未停歇过,也不回
停下。我会一直为宣传保护文化不懈地努力。无论什么事情,
我都不会轻易言败,我会不断努力,向着成功与更好进步。 ——图 / 周雯摄
——文 / 杨展滔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