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3 - 20200422
P. 133

中國家庭教育理論之探討



                   認知上願意建立比法律約束更高的自我要求標準。

                         中國文化中談及家庭教育總是父母以上對下的倫理位階實施,但

                   不可諱言的,朋友的影響力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有時遠大於父母。


                   因此,父母需要了解、學習新科技資訊,並能善用孩子習慣使用的社

                   群軟體,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透過網路與社群平台,以朋友的角度去了

                   解孩子的世界,去理解孩子的行為,進而在適當時機給予協助。亦師

                   亦友擅長使用社群資源的角色,可能是現代社會父母進行家庭教育時

                   的另一種樣貌。

                   肆、 結語

                         俗話說,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對 E 世代而言,新興科技,尤其

                   是透過網路連結的產物,其實都是兩面刃,一面為我們帶來便利,而

                   另一面則連帶而來無可避免的副作用,甚至是殺傷力。以物連網與大


                   數據相關的現代科技的發展更是如此。以網路的人際互動或交友為例,

                   朝向正向的發展可能是青少年展現自我的網路舞台,其所建置形成的

                   網路虛擬社群,或許能夠提供相當的社會支持機制,有利於當事人多

                   元自我的建立與整合,自我潛能的開發,比如部落格就有其所謂的「薄

                   紗舞台效應」與心理治療功能。反之,網路的人際互動或交友行為,

                   亦可能朝向負向的發展,或在其中隱含著風險,尤其是隱私權的侵犯、

                   網路霸凌乃至於網路犯罪。因此,唯有正視科技的本質,了解其副作


                   用的來源及其對青少年之影響,以具有同理心的角度,運用親子共學

                   的方式,在家庭教育中納入此一新興課題,才能正確掌握科技而不被

                   科技綁架,也讓家庭教育能展現其時代意義。



                   參考文獻

                   王智弘(2005)。網路沉迷問題的可能成因與輔導策略。輔導會刊,

                         35,4-14。

                   王智弘(2006)。網路上的「薄紗舞台效應」與宣洩治療功能-部落格



                                                                                                   116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