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9 - 20200422
P. 129
中國家庭教育理論之探討
人際關係,因缺乏社交規範及僅透過螢幕媒介的互動,無法有真實演
練社交技巧的空間,讓青少年的人際互動受限,甚至受害。 van den
Eijnden、Meerkerk、Vermulst、Spijkerman 和 Engels(2008)也發現網
路使用會增加青少年的寂寞感,減少其社會互動。此外,家長們最擔
心網路上的色情及暴力材料氾濫現象,也因為網路匿名特性產生的去
抑制效果,讓許多網路資料或行為常具傷害性,因而衍生出青少年遭
遇網路霸凌等困擾,但青少年們卻很少將這些受害經驗告訴父母,也
常無法找到有效的自我保護方法,而讓傷害持續衝擊身心適應。此外,
青少年藉著社群軟體發展的虛實交錯的複雜人際關係,父母親無法提
供人際關係的人生經驗以教育孩子正確人際關係發展,也直接間接造
成親子間之衝突。
(四) 因網路而衍生的法律問題,超越家庭甚至學校教育的速度
網路世界除了會重現實體世界的問題之外,新增新了許多前所未
有而特屬於網路世界的問題,這也使得網路世界的行為問題更顯得複
雜而不易處理(王智弘,2005、2006、2007)網路行為問題包括:1.
網路犯罪,2.網路色情,3.網路情愛癥候群(一夜 情、援交、異質化 …),
4.網路上癮,5.網路退回,6.網路孤立,7.網路弱勢,8.網路外遇,9.
網路謠言,10.網路賭博,11.網路購物狂,12.網路教唆等(陳淑惠,
2003)。其中包括網路詐騙等的網路犯罪、網路情愛癥候群、網路外
遇、網路謠言、網路賭博、網路購物狂以及網路教唆等,不僅踰越傳
統道德觀念,更涉及違法情事。而對於這些已明顯構成犯罪事實之行
為,家庭教育甚至學校教育尚處於被動處理與事後教育輔導的角色。
(五) 勤勞堅持,感恩惜福之品格無法從家庭生活教育中紮根
拜科技之賜,所有家庭生活所需資源的取得都提升了速度與便利,
但是過於快速與便利的生活服務,造就了大量的一次性資源的使用及
浪費。動動手指即可得到食衣住行的供應,使父母無法教育孩子惜福
感恩。而大量代購代送的速成做事態度也取代了孩子在分擔家務時,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