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4 - 20200422
P. 124

家庭教育對當前科技產品的因應之道



                   產品總時間≧1  小時,比起使用<1 小時的近視風險增加為 2.34 倍。

                   凌明玉(2006)指出,現在的孩子聰明只是表面現象,因高科技讓他

                   們失去了動手動腦的機會,電子產品的聲光,佔據了他們豐富的想像


                   空間,使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想像力、語文能力等遠不如我們的童

                   年時期。王意中(2016)也認為,  當 3C 科技產品成了孩子的貼身玩

                   伴、虛擬保母,取代爸媽實際的陪伴,將很容易阻擋親  子之間親密

                   關係的靠近。雖然 3C 科技產品螢幕多了亮度,長期使用機身多了熱

                   度,但孩子卻少了爸媽擁抱的溫度。學者指出(陸昕慈,2018),如

                   果孩子習慣快速變換的聲光環境,大腦只接受強度高的刺激,而像閱

                   讀、上課等平靜的動作,已無法引起孩子學習的興趣,久而久之孩子

                   對於未來人生的學習態度與專注力都會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臧汝芬

                   (2018)研究指出,臨床上發現,愈來愈多家長以 3C 科技產品「養


                   小孩」,缺乏言語和身體的接觸、情感交流,影響人際互動、情緒反

                   應  及大腦發展。

                         新興科技給現代生活帶來無比的便利性,尤其是透過網路及便攜

                   的行動載具結合之下,食衣住行育樂在彈指間就都完成,科技在瞬間

                   滿足了人性追求效率與便利的需求,但也同時服務了人類的惰性。根

                   據國內的調查報告,及各級學校單位的樣態個案分析,可以歸納出對

                   青少年行為模式最有影響力的幾項科技產物,及其對家庭帶來的衝擊。


                   茲略述如下。

                   一、新興科技對青少年行為之影響

                   (一)網路成癮

                         所謂網路成癮是指重度網路使用的當事人在網路使用上出現一

                   般上癮問題的核心症狀與負面影響,包括:(一)強迫性:理智上知

                   道要控制網路的使用時間,但仍不能克制上網的衝動,(二)戒斷性:

                   不能上網時出現了身體或心理層面不適的現象,(三)耐受性:上網

                   的慾望越來越不能滿足,所需上網時間越來越長,(四)在相關生活



                                                                                                   107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