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1 - 20200422
P. 121
中國家庭教育理論之探討
與談二
《禮記》對現代家庭教育的啟示
曲振國
濰坊學院教授
自“五四”運動提出“打倒孔家店”、推翻“吃人”的禮教
以來,“禮教”多被詆毀和詬病,以至於人們認為接受“禮教”
仿佛就接受了封建餘毒。這也許是導致《禮記》這部傳統文化經
典不僅在大陸,而且在臺灣也越來越被邊緣化,甚至被嚴重誤讀
誤解的重要原因。
但是,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特別是自西周以降,儒
家提倡的“禮教”不斷傳承發展,為調整人與自我、人與家庭、
人與社會、人與國家以及民眾與統治者等關係發揮了重要作用,
孕育了中華“禮儀之邦”的道德倫理和中華民族“謙謙君子”
的精神氣質。可以說,儒家禮教是中華民族倫理政治的根基。因
此有學者提出,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當下,“除了復興禮
教, 重建華夏共同的倫理政治基礎外, 沒有別的出路”(高小強,
2013)。
《禮記》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典籍,雖成書於漢代,但內
容卻主要是周朝的禮制,它不僅傳承和豐富了先秦儒家的哲學思想、
教育思想、政治思想和美學思想等,還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典章制度
彙編,其內容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家庭教育。正如臺灣師
大林素英教授所提出的,《禮記》中不僅有著豐富的家庭教育素材,
而且蘊含著深刻的、傳承至今的儒家家庭教育思想。
在“注重家庭、注重家教、重視家風”已經越來越成為社會共
識的今天,深入研究《禮記》的家庭教育精神內涵,並堅持傳承、
創新和發展, 不斷賦予其新時代的內涵, 於後世大有裨益。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