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7 - 20200422
P. 117

中國家庭教育理論之探討



                   受不白之冤者,較有可能來自對《周易‧繫辭上》的一些誤解。該段

                   原文為: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


                        柔斷矣。……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首先,大家應該理解《周易》的基本結構,乃是以陰、陽爻相互

                   搭配而組合的八卦,最注重的就是能否居中得位,是否陰陽調和、彼

                   此有應的問題。在重卦而成六十四卦後,更清楚展現〈繫辭上〉另一

                   段「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的重要原理,充分

                   闡發《周易》強調陰陽和合的主體思想。基於此周而復始的易道變化

                   原理,故強調唯有陰陽和諧、動靜合宜、剛柔相濟,方可以化生萬物、

                   成就萬物。作《周易》者在詳細觀察男女的特質後,發現男女正具有

                   此看似相反,卻實為彼此相輔相成的互補現象,於是以代表陽剛健動


                   的乾道為男,而以陰柔靜順的坤道為女,在乾道主導、坤道順應二者

                   和合的狀態下,即可達到繁衍子女、化生萬物的「生生不已」狀態。

                   由此可知,此段話雖然出現尊卑、貴賤的相對語詞,然而「剛柔斷矣」

                   之前的語句,所指稱的乃是自然界的客觀現象,至於「乾道成男」所

                   引導的後半段,則為人事的類比,不但將重點放在乾坤之道的發用上,

                   而且還凸顯乾道從起心動念,意圖創生萬物後,仍然有待坤道發揮含

                   藏蘊育之功,始可成功孕育萬事萬物。此從《周易》將乾坤二卦並稱


                   為父母卦之事實,即可見此處講乾坤男女,乃重在強調二者和合方可

                   成就萬事萬物的結果,並非主張男尊女卑、壓抑女性。最明顯的證據,

                   可從《儀禮‧士昏禮》所載結婚當天夫妻對席彼此對等的情形得知,

                   也可從《禮記‧昏義》「共牢而食,合巹而酳,所以合體同尊卑以親

                   之也。」以及〈郊特牲〉「共牢而食,同尊卑也」的所載,都一再說

                   明夫妻合體同尊卑的古禮意義。

                         至於董仲舒提倡「三綱」說,雖然本意是藉由天地自然「陽尊陰

                   卑」的概念,引導漢武帝服膺、受制於天道運行的原理,在施政之時



                                                                                                   100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