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3 - 20200422
P. 113
中國家庭教育理論之探討
從小在家庭中慢慢養成。每個人雖然都會有屬於自己做人做事的風格,
但並非隨便就可以擺出傲氣凌人、不可一世的驕傲態勢,也不可放縱
自己的慾望而不加節制,立定志向也不應驕縱自滿,即使有機會享樂
的時候,更不可窮奢無度。這些習慣與態度,足以影響一個人到永遠,
它同樣都是在嬰幼兒時期就慢慢形成。這些人品的養成,同樣也是現
代家庭教育極重要的核心內容。
再舉個更具體的生活實例,〈曲禮〉明確提到:「為人子者,居不
主奧,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門。」由於「奧」位在居室中的
西南隅,是古代居室中最尊貴的位置,因此為人子者與父母等尊者同
居於一屋簷下,不敢選擇尊處而居,養成居處懂得尊長的習慣。古代
因為席地而坐,為人子者,坐、不敢坐在蓆子的正中間,行、不敢走
在路的中間,站、不敢擋在門的中央。這些從小處尊重他人的生活習
慣,都需要在家庭中,由父母對子女隨時進行機會教育,促使子女能
在很自然的情境中,養成懂得尊敬長輩,還能具體尊重他人行走、坐
席方便的習慣。
概括來說,通過學禮,使人能理解彼此之間的親疏遠近關係,懂
得在關鍵時刻做最恰當的決斷,也能明辨是非、區別同異。懂禮的人,
凡事依禮而行,不隨便討好、逢迎他人,也不會多說無益的話。行為
遵守節度,不會逾越分寸,不會侵侮他人,也不會特別親暱某些特殊
人物。時時加強修養自身,養成說到做到、實踐諾言的好習慣,而成
就行為信實的好德行。培養一個人,使他的行為有修養、言談又能合
乎道理,這就是體現禮的本質。儘管現在距離周公、孔子以及《禮記》
成書的時代早已超過兩千多年,不過,書中許許多多為人處世的根本
道理,仍有它歷久彌新的價值,還值得在家庭教育中具體落實,及時
養成每個人良好的生活習慣與處世態度。至於古書中有關禮數的記載,
因為古今物質環境已有天壤之別,本來就應該隨著時代環境的改變而
調整內容,適時適度調整一些不適合現代社會之處,而不能照單全收,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