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1 - 20200422
P. 111

中國家庭教育理論之探討



                                   《禮記》對現代家庭教育的啟示



                                                        林素英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



                         《禮記》是古代知識分子必讀的一本書,因為它的內容包羅萬象,

                   不但小到個人的生活起居、行住坐臥應該注意的事項,也有大到治國、

                   平天下應該如何循序漸進的遵行之道。甚至於還包含人應該如何和諧

                   天人關係的重大問題,懂得順應天道自然的大化流行,對於活在天地

                   之間,必須仰賴天地間萬事萬物而生存的人們,都具有重大意義;這


                   些道理也都必須從小在家庭教育中,點點滴滴在幼小的心靈中小心灌
                   溉。


                         一個人生來賢、愚、智、不肖,不僅個人無法自主決定,即使父

                   母也無法決定,但是,另一影響一個人一生成敗極重要的關鍵,可以

                   靠後天努力積極完善的,就是習慣與態度。因為「習慣是人的第二天

                   性」,一旦養成壞習慣,就應了「積習難改」這句話,雖然不是絕對

                   改不了,也有不少「浪子回頭金不換」的實例,但是,畢竟「再回頭


                   已是百年身」者居多,所以,從小就應注意要有良好的家庭教育,要

                   讓子女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固然為人父母者不應揠苗助長,但

                   是絕對不能以孩子還很小、不懂事,而放縱小孩任意胡鬧。當孩子還

                   很小、不懂事的時候,才是父母最該點點滴滴教導小孩明理、懂事的

                   時候,讓孩子從小養成講道理、知分寸的良好習慣與態度。

                         《大戴禮記》的〈保傅〉,就記錄了古代最早的家庭教育,早到

                   從胎教就開始。婦女從懷孕的時候開始,就應注意坐立端正、不食邪

                   味,並且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起惡言,多誦讀詩歌以調節

                   心性,如此,則較容易生出形容端正、心態平正、情緒穩定的小孩。


                   唐代名醫孫思邈已經在《千金藥方》的〈養胎〉,為周代注重胎教,

                   給予很重要的中醫理論解說:人在受胎前三個月,胎兒的稟質尚呈不

                                                                                                    94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