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7 - 20200422
P. 107

中國家庭教育理論之探討



                   童產生衝突,甚至在憤怒下會脫口說出要孩子回去與父母同住,孩子

                   的父母親,成為衝突發生時,雙方的一個藉口和出口。

                   二、認命的照顧心態


                         照顧者對於突如其來需照顧孩子的心情,都處於認命接受的心態,

                   認為如果他們不照顧,也沒有人可以照顧;而且重視家族血脈,因為

                   是自己的孫子,所以即便自己年事已高,也一肩扛起照顧的責任。

                   三、孩子的特殊行為表現

                         些孩子因為欠缺足夠的關懷,因此常表現得過度引人注目或有不

                   好的習慣,此特殊行為表現,也讓孩子在學校產生人際關係的問題。

                   四、經濟拮据

                         照顧者多半已退休,因此面對教養孩子的過程,金錢的使用謹慎

                   妥善,使用原則都著重在“必要”且“能省則省”的作法,有時會向


                   孩子父母親尋求經濟支援,有些照顧者會做臨時工賺取零用,補貼家

                   計,在兒童“育樂”方面,也因經濟能力不充裕,而顯得遲疑、保守。

                         以下從不同層面的角度,來看待與改善“代理父母”所面臨的教

                   養困境:

                   一、照顧者需改變自己的思維

                         首先,照顧者會因管教孩子的效果不彰,透過直接口頭告的方式,

                   告誡孩子再不乖就回去跟父母同住;其次,照顧者擔憂孩子學壞,或


                   去別人家中表現不好而被他人責罵,因此限制孩子課餘人際交往與休

                   閒活動;最後,照顧者對於面臨教養困境多不願對外提起,認為說了

                   沒面子也沒有幫助。

                         因此,應該讓他們知道,所謂親職是雙向互動的狀態,除了子女

                   照顧技巧或改善行為問題外,更應該關心在“互動”的層次,學習經

                   營照顧者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對於照顧對象的更換不穩定,將會影響

                   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此外,應更重視孩童品格的多元發展,要讓孩子

                   有更多參與活動、增進自我認同、開發自我潛能、學習社會互動的機



                                                                                                    90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