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4 - 20200422
P. 114

《禮記》對現代家庭教育的啟示



                   否則就會造成禮的僵化現象。民國初年的社會之所以喊出「禮教吃人」

                   的反禮教口號,根本的原因就在於禮的僵化。究實而言,禮一旦僵化,

                   就已經是變質、變調而成為「非禮」,所以,理解何謂真正的「禮」


                   才是最根本的。仔細品味《禮記》的內容,思索禮的本質而後努力實

                   踐,將是締造祥和社會最穩固的力量。

                         〈曲禮〉之外,〈內則〉、〈文王世子〉、〈少儀〉、〈學記〉等篇章

                   中,都可以找到許多現代家庭教育非常好的素材。所以總括來說,《禮

                   記》仍然是現代知識分子必讀的一本書,其中蘊藏豐富的家庭教育優

                   良素材,也是現代父母首先應該切實理解,然後再教導子女努力養成

                   的。

                         本文之所以要從胎教開始談起,因為既然要談「家庭教育」,則

                   必然要以家庭已經存在,且以子女為主要受教對象為前提,否則即無


                   任何「家庭教育」之問題可以討論。回溯《禮記》產生之時代背景,

                   與其說是注重「家庭教育」,還不如說是注重家族或宗族的發展來得

                   更貼切。儘管古代社會所注重的,乃是比現在所謂的「核心家庭」、「折

                   衷家庭」更大的家庭結構狀態,然而,仍然是以男女組合而成的夫婦

                   為家庭(或家族、宗族,以下仿此)的核心,進而要求締造良好的五倫

                   關係。當然,家庭能否發揮「家庭教育」的最高功能,其實還在於組

                   成家庭的核心人物是否能各盡其職,這種現象,只要從以下的幾則記


                   載就可清楚得知:

                             男女有別,而後夫婦有義;夫婦有義,而後父子有親;父子

                        有親,而後君臣有正。故曰:昏禮者,禮之本也。〈昏義〉

                             男女有別,然後父子親,父子親然後義生,義生然後禮作,

                        禮作然後萬物安。〈郊特牲〉

                             男女有別,而後夫婦有義;夫婦有義,而後父子有親;父子

                        有親,而後君臣有正。夫婦別,父子親,君臣嚴。三者正,則庶

                        物從之矣〈哀公問〉



                                                                                                    97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