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9 - 20200422
P. 119

中國家庭教育理論之探討



                   與談一



                                古書今讀,與談《禮記》與家庭教育


                                                        陳連禎

                                             臺灣警察專科學校前校長



                         《禮記》是古代知識分子在人際關係及處事行為的準則,《大戴


                   禮記》中的〈保傅〉甚至記錄了古代最早的家庭教育,就從婦女孕育

                   胎兒的胎教開始,所以我們從這樣的思路下來,可以說全人教育始於

                   胎教,這就說明潛移默化這種「潤物細無聲」的默會知識,其影響力

                   是既深且遠的,而家庭是人類成長和人格型塑的起源和匯合之點,對

                   於人品、性格、習慣養成都有決定性的影響力,甚或是影響未來命運

                   的走向。

                         在西漢劉向的《列女傳》中,〈母儀傳〉即有崇尚胎教禮儀之說,


                   如〈周室三母〉篇所言,三母者,太姜、太任、太姒,其中的周文王

                   之母─太任,在身懷文王時,重視胎教,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

                   口不出敖言(即輕挑的言語)。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

                   夜則令瞽(盲人樂官)講詩,道正事,如此行為所生之子,未來才會是

                   才德過人之人,所以,中國人對「禮」的注重從家庭教育之幽微處─

                   胎教,即開始執行了。此正可以呼應了上文《大戴禮記》中的〈保傅〉

                   家庭教育是從胎教開始。

                        而在態度與行為舉止的養成上,如文章中所說的《禮記》〈曲禮〉

                   篇,開宗明義即說道:「毋不敬,儼若思,安定辭」,重視態度莊重,


                   懂得自我反省,說話則要堅定明確。此又與《大學》的「知、止、定、

                   靜、安、慮、得」相通,都是在闡明君子的處事宜莊重恭敬,才能明

                   理而和諧,而這樣的態度,也是從家庭教育中的啟蒙學習開始。

                        而〈曲禮〉中,提到的「為人子者,居不主奧,坐不中席,行不

                   中道,立不中門」更是規範家中有長輩的子、孫輩,在家庭中所扮演
                                                                                                   102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