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5 - 20200422
P. 125
中國家庭教育理論之探討
層面出現狀況:比如在 1.人際層面,2.健康層面,3.時間管理層面上
都因為網路的過度使用而受到負面影響(王智弘,2009),因此,網路
成癮者花費相當多的時間在網路上進行各式各樣的活動且無法自我
控制。教育部(2017)對臺灣中小學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調查,結果顯
示,國小四至六年級學生,網路成癮(需要找專業心理師、精神科醫
師仔細再確認),佔 11%;國中生網路成癮,佔 14.3%;高中職生網
路成癮,佔 12.8%。從數據顯示,目前國小四年級到高中職,約 1
成左右的學生為網路成癮傾向,也就是說每 10 個中小學學生,就有
1 個可能會發展成網路成癮。值得注意的是,具有網路成癮傾向的男
生比例皆高於女生,且隨著年級增加,具有網路成癮傾向的男生比例
也逐漸增加,此與全世界所有調查結果一致。青少年過度使用電腦網
路,會造成前額葉中管理情緒及執行功能的某些部位血流量下降,進
而造成功能的障礙(Chou et al.,2013)。從認知負荷理論的觀點,過度
曝露於資訊的環境下會使人認知超載,產生資訊疲勞綜合症,影響其
身心適應。Levitin(2014)指出,青少年精神倦怠、情緒不穩定與學
業不熱衷等表現,皆與上網頻率過高有關。
國家衛生研究院(2018)針對國內 10~18 歲學齡青少年所做的調查
報告顯示,所謂網路成癮已達到(一)失控的症狀,(二)日常生活功能
受影響,以及(三)持續一年的狀態。而網路成癮除了造成上述狀況之
外,還伴隨「額外金錢花費」以及「拒學」、無人際關係的「宅男、
女」等的嚴重狀況。在網路發達的時代,讀萬卷書或行萬里路都不如
一機在手、網路滿格。徹底改變了青少年的社會行為模式。
(二)手機遊戲,電視遊樂器以及虛擬實境(VR)和擴充實境(AR)的沉迷
由於科技的進步使得手機遊戲(便利性),國高中學生沉迷在智慧
型手機狀況調查結果中發現(教育部,2017),國小四至六年級學生
具智慧型手機沉迷傾向(需要找專業心理師、精神科醫師仔細再確認),
佔 19.3%;國中生具智慧型手機沉迷傾向,佔 29.9%;高中職生具智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