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1 - 20200422
P. 141
中國家庭教育理論之探討
婦女積極主導家庭建設,敬老、教子、相夫、善鄰,以良好家風
引領社會文明新風。
一要敬老孝老。百善孝為先。尊敬父母、孝敬老人是人類最基本
的倫理準則,是民族延續的道德血脈,也是人性最自然的感情回報。
截至 2018 年年底,我國 60 周歲及以上人口達到 24949 萬人(約 2.49
億人),占總人口的 17.9%。中國正在進入老齡化社會,老人的生活
贍養和精神關懷問題日益突出。現在人們生活和社會保障水準不斷提
高,相對物質贍養的需要來說,起居照料、精神關懷的需要更為突出,
而女性在這方面具有優勢。
二要科學教子。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
老師,母親對子女的影響更大。孟母三遷、岳母刺字,是古代最美母
親的典範。現代家庭生活中,女性往往有更多的時間和孩子相處。母
親從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社會公德和傳統美德,
從點滴之處教育孩子如何與人相處,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要高於男性。
事實也證明,很多犯罪的未成年人都生活在父母關係不好或母愛缺失
的家庭中。有母親的呵護和教育,孩子的心理和生理才能健康成長。
三要以德相夫。這裡說的“相夫”,不是封建社會的“三從四
德”,而是指婦女以新時代的道德素養,鼓勵和影響丈夫守道德、走
正路。妻子對丈夫的道德品質有十分重大的影響。“家有賢妻,則士
能安貧守正。”這說明了妻子對丈夫影響的重要性。古代樂羊子的妻
子用“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規勸他拾金不昧、發
奮讀書,終成一代名士。現代社會使傳統的大家庭模式逐步向小家庭
模式轉變,夫妻關係的地位也隨之提升,成為家庭的核心主軸。妻子
的賢或不賢,對於普通人來說,事關能否家庭和睦、家業興旺;對於
位高權重者,則事關高風亮節抑或身敗名裂。
四要友鄰善鄰。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是構建和諧家庭、和諧社
區、和諧社會的基本條件,其中鄰里關係是一個家庭最直接的社會關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