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5 - 20200422
P. 145
中國家庭教育理論之探討
十二年國教與家長教養轉型
─從歷史的思辨談起
蔡秀媛
台北市敦化國小、力行國小前校長
壹、前言
時代在變.環境在變.潮流也在變,知識產生的速度與傳播速度已
遠遠超過我們成長的時代。我們自己都可能迷失在大量的資訊中,更
何況我們的孩子呢?
杜威在《經驗與教育》中曾提到∶「拒絕把過去的知識,當作教
育的唯一目的,而只強調其為一項手段」、「熟識過去的知識,成為他
們理解現在的有力動因。」過去的知識,在十二年國教新的教育目標
下,被重新定位了。我們學習的方式與目的必須轉型:
第一種轉型,是透過真實情境,創造探究過去知識產生的歷程,
讓孩子終能建構出新的概念,又能夠發現現象背後的原理原則。如此,
不僅學到知識,更學到探索現象所需的能力與態度。
第二種轉型,過去的知識成為認識現今發展的基礎。孩子除了在
探究過程中真實發展出能力與態度,也能藉此基礎展開自主學習,去
探索更廣大的世界。
基此,創造出能夠真正探索與運用的真實情境與脈絡,就成為家
長與教師的主要工作。十二年國教強調素養教育,需要更多能夠讓孩
子找到自己生命意義與價值的探索行動與反思歷程。
杜威說:「教育的目的是發展『心智的自由』,使心智得以開放,
能容受各種觀念,而家長與教師應發揮『喚醒』與『激發』的作用。」
家庭與學校如果無法喚醒孩子心智的自由,無法激發孩子探索世界的
熱情,就不算成功的教育。而所謂「自由的心智」,代表一個人能夠
以好奇的心,來覺察人事物;能依據過去的經驗,來進行有意義的聯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