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0 - 20200422
P. 150
十二年國教與家長教養轉型
-從歷史的思辨談起
身處地」的思索古人為何這麼選擇?還要我們當面臨抉擇時,去設想
如果自己是那位古人,處在這個環境下,他會如何做出決定?
所以讀歷史對思辨能力的培養非常有幫助,家長教養在「生命教
育」中,有一向度「文化歷史」,也強調父母可從文化價值的認知,
及對歷史人事物的了解,應用於日常生活中,做系統的詮釋和隱喻,
以教導子女體會生活與生存的道理。
那為什麼有人認為讀歷史沒有用呢?因為他不是以有用的方法
來讀歷史,歷史是增進我們「處世」和「決策」智慧的寶藏,書有古
今,「智慧沒有古今」,對歷史知識應重視這些知識和自己生命有何關
聯,不宜重記憶而輕思辨。歷史學的本質,就是研究「時」和「變」,
所有的知識都將隨時而變,只有能夠運用知識的思辨和智慧,才是不
變的道理。
因此,以素養教育的觀點來看,歷史學共有三大功用:
(一) 第一個功用是「啟發智慧」。
把歷史當成磨刀石,用古人的智慧來啟發磨練自己的智慧,
這是學歷史真正有用的方法,也只有這樣讀歷史,古代的經典
才能成為智慧的寶庫。
(二) 第二個功用是「審時度勢、減少誤判」。
歷史學在啟發「時」和「度」的智慧,培養眼光不侷限於
當代,而能洞徹事物發展脈絡與前因後果的人才,這也是古人
會把歷史學當成領袖必備教育的原因。
(三) 第三個功用是「感動人心」。
要改變世界只能從改變人心開始,要成就大事業,也一定
要了解人性、掌握人性,只有人心變了,世界才能改變。歷史
是追求真實的學問,只有從真實出發,才能提煉出真實的道理,
也唯有」真才能打動人心,才能真正改變世界。
因此,如果想讓自己的智慧更加充實而銳利,那麼學習歷史就是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