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CASA Bulletin of Anesthesiology 2019 Issue 6
P. 12

CASA Bulletin of Anesthesiology


        二、  麻醉前医患沟通:

            整形外科的有些患儿由于外貌形象与众不同,往往与社会接触很少,加之父母的保护造成其性格内
        向、自尊心强,有些患儿同时存在视力、听力及语言上的疾患。手术麻醉对其心理、生理扰乱很大,
        甚至危及生命,故术前患儿及家属对手术存在疑虑心理及恐惧情绪。麻醉医生术前应怀着理解、同情
        及有责任感的心情去访视病人,与患儿及家属进行详细的沟通,细致交待病情,明确告知术中可能发
        生的意外和并发症,让患儿及家属理解和信任,在增强治病信心的同时也避免术中或术后一些意外和
        并发症所带来的医疗纠纷。


        三、  术前用药:

            术前可适当选择镇静药物及抗胆碱药,镇静药物包括咪唑安定或右美托咪定,抗胆碱药如长托宁可
        在诱导时应用。存在气道困难的患儿可术前应用H2受体阻滞剂(西米替丁或雷尼替丁)或恩丹西酮等
        以降低胃酸和PH值,以避免呕吐、误吸造成对气道的损害。


            颅面畸形患儿的麻醉选择和麻醉管理


                先天性颅面畸形患儿的发病年龄小,大部分就诊的症状是发现颅面骨外观畸形,一般未末出现
        运动和感知功能的异常。手术的基本目的是尽早纠正颅骨和面部的畸形,然后再进行软组织及外表畸
        形的纠正      [1] 。手术的特点是体位特殊、手术时间长、术中显著和过量的出血、颅内压的改变及对视神
        经牵拉的影响,许多患者同时伴有困难气道                           [2] 。术中麻醉处理的关键是在长时间的手术中保持血流动
        力学的稳定、维持较低的脑血流灌注压(以防广泛的出血或静脉窦撕裂后渗血)、避免颅内压和眼内
        压增高药物的使用(如氯胺酮)、保持气道的畅通。麻醉方法一般选择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术中
        持续监护且建立有创动、静脉压监测。


          1 .    麻醉诱导:
            静脉麻醉药主要可选择丙泊酚,它不增高颅内压,同时能降低脑组织代谢,剂量1 .5~2mg/kg,咪
        唑安定0 .05~0 .1mg/kg,芬太尼2~3μg/kg或舒芬太尼0 .2~0 .3μg/kg,肌松药选择长效。术中维持
        可采用丙泊酚5~10mg/kg/h,瑞芬太尼0 .3~0 .5μg/kg/min及氧流量2-3L/min,吸入七氟醚1-3%
        。七氟醚作用快、苏醒早、易控制、操作方便,术中吸入可以适度降低血压。异氟醚降压作用太强,
        不宜给患儿长时间使用。

          2 .    术中体位及温度保护:
            大多数颅面手术在4~8个小时之间,最长可达十几个小时。长时间的手术操作和广泛的组织暴露
        对患儿损伤很大,要注意保护患儿。术中的保护措施包括:1、维持适当的体位使关节舒适地屈曲;2、
        各受压迫部位铺垫棉垫,保护好周围神经避受压迫;3、眼部给予维A眼胶,纱布衬垫外眼后覆盖透明
        胶膜,保护眼睛;4、维持环境温度在23℃~24℃之间,减少身体暴露于冷空气的时间;5、身体周
        围垫加热毯;6、麻醉机环路须加温加湿,输入静脉内的液体和血液、冲洗用的液体均应在使用前加
        温,避免长时间广泛的组织暴露而使患儿大量热量丢失。


          3 .    维持血管容量:
            颅面手术的血液丢失最多可达患儿体内血液总量的两倍之多,平均的血液丢失量为患儿血液总量的
        60%   [3] 。丢失的血液应提前、及时、充分地补充,因为失血可能是突然地快速地发生的,不应在血
        压下降后才开始补充。颅面手术许多的失血隐匿在手术区和无菌单中,不易计算,应密切观察动脉压
        和中心静脉压,及时补充血容量。一般宜输入冷沉淀、血小板及全血。淀粉类的胶体通过稀释减少凝
            12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