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 - CASA Bulletin of Anesthesiology 2019 Issue 6
P. 22
CASA Bulletin of Anesthesiology
抑郁症;内囊前部--治疗强迫症(OCD);伏膈核--治疗精神分裂症等等。
DBS起效的作用机制尚无定论。原理基本有三:
1 . 通过刺激基底神经节的兴奋性或抑制性神经轴突,降低其异常放电率或放电模式达到改善运动
障碍;
2 . DBS可致神经元周围神经递质水平提高,血流量增加, 神经元活性加强;
3 . 许多神经元所需的营养成分的表达增强和防止神经元死亡等。
目前,几乎所有的清醒开颅术的脑结构和功能定位均为有创性手术并已知其局限性。随着现代
科学技术的持续不断的重大发现和医学的长足进展,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和各科医生们着重探索术前
无创、简单的脑结构和功能定位并也取得一些进展, 如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核磁光谱(MRI
spectroscopy), 扩散张量成像(DTI),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SPECT),重复经颅导航核磁刺激( rTMS),立体定向或神经导航术等等。虽有多种无创脑结构和
功能的定位的技术,但至今无一种是直接监测脑结构和功能定位的无创术,且肿瘤生长导致周围组织
水肿,挤压变形,以及手术本身导致原有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定位准确,不
受肿瘤或手术创伤而改变的无创方法诞生 。
6-7
清醒开颅的适应症,禁忌症 12, 18
适应症:
切除病变区域接近语言、 运动、感觉和视觉功能的脑组织, 深部脑电刺激,改善患者运动和一些
精神障碍。
绝对禁忌症:病人拒绝,无意愿性和不合作。
相对禁忌症:
1 . 焦虑症患者,幽闭恐惧症,精神病患者,认知障碍 (Down’s Syndrome, Dementia)。
2 . 疼痛耐受性低,无法保持静止不动, 病人恶心、呕吐、咳,肥胖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3 . 年幼患者。
清醒麻醉的优点 7, 10, 18
4 . 病人术中清醒并 与医生合作可持续监测神经功能而增高肿瘤的切除率,脑肿瘤切除量越大,剩
余肿瘤量越小, 生存率也越长。
5 . 避免全麻的可能危险, 有报道称全麻药降低免疫力,促进肿瘤生长。
6 . 降低术后新发或永久性神经功能受损。
7 . 降低术后ICU和医院留医时间。
手术中清醒麻醉的挑战性 3-5, 10, 19-20
麻醉是否迅速,平稳从睡眠过渡到清醒状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1 . 麻醉镇静不足可致患者血压、心率不稳,疼痛,情绪改变以及病人的不合作;
2 . 而过度镇静可抑制呼吸,降低通气量和氧饱和度,增高颅内压和手术的困难;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