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9 - CASA Bulletin of Anesthesiology 2019 Vol 6 No 5
P. 59
Vol.6, No.5, 2019
创伤的主动脉置换术TIVA和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的模拟体验。问到为什么给一二年级就开展如此复杂
用心的课程?他们的答案是,给那些未来想成为心外科医生的学生或者将会是心外科手术团队中包括麻
醉、心内等等任何成员提供最直接和最早的认知体验,更能促进学科宣传和发展!
另一系列十分新颖有趣的便是“急诊团队合作EMS(120)部门”共同完成的创新课程本科一二
年级学生选修课“Bystander Emergency Response for Medical Students”。5次课程:Approach
to the ill or Injured Patient;Basic Life Support;In-flight medical emergencies;Wilderness
medicine;Disaster medicine。课程的目标就是给临床经验有限的医学生提供一个通用的结构化方
法第一时间处置受伤/生病的病人,探索特定场景下稳定患者的技术和管理,讨论资源贫乏的环境中
早期的病人管理。此课程最大的难度就是模拟场景的设计和布局。可是在模拟导师、技师和工程师的
通力合作下,每一个场面之逼真为此课程增色许多,学生们也是非常开心和充满好奇。如“飞机上的
医疗急救”这一课,场景布置成飞机上的内部空间,有空乘人员的讲解,有音乐的播放,这期间空姐
播报有孕妇头晕、恶心,卫生间老人倒地等一系列需要医疗处理的事件。真的来了好几位老师和SP
扮演者扮演空乘人员、患者。“洞穴急救”,场景真的设计成洞穴,每个学生需戴头灯进入洞穴进行
施救。“大规模创伤急救现场”浓烟滚滚,急救车声、哭喊声此起彼伏,要求学生如何进行伤员分类
贴标签,优先处理危重患者。此课程中120的前辈们为了示教,在做踝关节创伤处置时真的是学生坐
着,自己跪在地上,捧着学生的脚做包扎,同时示范如何利用绳索救治他人时,前辈背起原本就挺重
的学生还在教室走一圈,额头都出汗了,脸上还微笑着,真心为这位前辈点赞!
有效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转化为患者安全,患者临床服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群体,那教学中显然少不
了她们,临床中非常重要也是最可爱的人---护士。本着跨学科教育学习也是助力自身教学思维开拓的
有效方法,我也跟踪观察了护士们的模拟教学课程。总的印象是,她们的课程设计和执行非常细致认
真(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编码, 代表不同的教学对象和目标),精致之处在于不同的案例剧本会应用不同
的颜色去打印(如感染性休克是红色剧本,心律失常房颤可能是紫色剧本,过敏性休克是黄色剧本,
从而方便不同导师快速识别和寻找)。由于课程区别医生和护士培训内容很多近似,只是深度不同,
充分按照临床的角色需求进行编写和训练,在此我就不再一一赘述。简单概括就是,无论是单技能培
训如气道管理(包括可视喉镜和纤维支气管镜在困难气道中的应用)、心脏听诊、肺听诊、甚至中心
静脉穿刺还是非技能的“沟通,团队合作”,作为患者接触第一人,从培训设计中就看得出她们承担
了临床中大量的工作,搭建了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有效桥梁!
WISER中心的医学模拟课程简单分享至此,虽是众多优质课程中的冰山一角,或许能够给热爱教学
的你和我带来一些感触和共鸣!
(下期见第三篇)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