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 - 《中华剪纸》2019年第一期
P. 16
剪纸经典 / Classic Paper-cut
1 2
图1 : 王老赏家族世系表,原载拙著《王老赏传略》第46页。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王老赏于1951年春去世,他的直系亲属中,老赏婆在老赏去世不久下世,
儿子王守业(1913~1952)四十岁英年早逝,闺女王守忠(1919~ 约 1990)死于远嫁的内蒙古,继孙女王彩花也去世。他的大外孙任太运一门还有后代,
任太运的二弟夭折,三弟死于内蒙古,妹妹白玉莲是其母与内蒙古的继父所生,与蔚县方面没有关系。王老赏的两个弟弟没有后嗣,他叔祖一门也
没有后代了。
图 2 : 王老赏剪纸艺术传承谱系表,原载拙著《王老赏传略》第 54 页。由表所示,王老赏亲自传授的王姓徒弟共有三人,即与他年龄相差不多的他
的二叔王世明,他的二弟王老吉,儿子王守业(1913~1952)。外姓徒弟只有一个,就是山西省广灵县西河乡村的谭清泉。蔚县南张庄村的再传弟子,
由他儿子王守业直接传授,王老赏对其中一些人也有指点之功,技艺比较好的是周永明(1929~1986)和周祺(1923~1997)。
大约从晚清时起,在蔚县境内,与商业资本主 家)的”;是店员,则被称为“赏伙(伙计)”;此外其
义经济文化一并兴起的,就有地方性的号名文化。 他身分一律称其为“老赏”。当面相称是不带姓氏的,
按照当年的新风俗,一般成年男子参加工作或走上 只有背后指称时可能加上姓氏,称呼他为“王老赏”。
社会的时候,为了互相称呼的方便,差不多都要在 在使用过程中人们往往只记得号名的前一字而忘了
官名之外再取一个号名。蔚县号名的取法类似于传 后一字,王清的号名也只被记住前一个字,号名的
统的字(表字),一概由两个字构成,王清的号名 全称被人们忘掉了。
也肯定是两个字。按照号名与本名有意义联系的取 这就是王老赏号名的真实情况,可惜长期被误
名方法,疑为“赏玉”或“赏明”或“赏平”或“赏廉”, 读,现在该是正本清源的时候了。
以与他名字中的“清”字相呼应,但已无法确考。假
居所:王老赏的中老年在南张庄起码住过两处
如他的号名是“赏玉”的话,那么,号名的全称应该
宅院。第一处是东堡墙根的大门院。当年老赏住此
是“王赏玉”,当面称呼“老赏”,背后则称呼他“王
院东正房,三弟老善住西正房。大约到了 1937 年,
老赏”。
老赏的叔祖王仲去世,王仲的继妻搬到县城居住,
字与号的出现,都是为了体现在社交中对他人
老赏父子就搬到王仲的小门院,这是老赏住过的第
的尊重,称其字或号而不直呼其名。然而两者的称
二处宅院,坐落在南张庄南北正街北段路东。老赏
呼方法却不同,称呼表字时,两个字都要呼出,如
家占用了东半边,老赏住东正房,王守业住东下房,
李宗仁字德邻,称呼时略去姓而呼“德邻”二字;而
而本院的西正房和西下房由老赏的二叔王世明 (老敏)
蔚县的号名在呼用时则是只呼出号名两个字中的头
和堂弟王琴父子所住。
一个字而略去后一个字,并且因人的身份不同又有
到 1948 年,王世明王琴父子先后去世,老赏
不同的称呼方式。假如王老赏是资本家,则被称为“赏
一家由原住的东半边挪到西半边,而东半边被营到
东 (东家) ”;是掌柜阶层的 (经理) ,则被称为“赏当 (当
(“营到”是蔚县民间曾流行的一种以房屋居住权为抵押的租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