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6 - 社科学术研究入门及经验
P. 46

这就联系到今天我想讲的一个主题:好的研究者有作自己假想敌的能力,他能够站在自己
         的对立面想象挑战者们会如何批评自己的research design和论述方法,可能对哪些数

         据收集的步骤产生质疑,可能不认同哪个数据结果的解读方式,以及哪一句文中的话说的
         不 够 全 面 , 哪 句 话 的 语 气 过 于 极 端 等 等 。 好 的 研 究 者 能 够 先 于 挑 战 者 们 想 到 这

         些”potential threats” 从而避免这些问题出现,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这种成
         为自己假想敌的能力其实也是让我们自己变得更强大的方法。敌人的招数我都提前猜到

         了,都努力在研究设计中避过去了,实在避不过去的我也在文章的”limitation”一部分

         acknowledge出来了,这就充分展现了我的学术研究水准。而高质量的研究绝不是没有
         缺陷,而是研究者自己能够意识到自己的缺陷以及告诉future researcher如何进一步完

         善自己当下的研究。


         这也是为什么要培养critical thinking的能力,也解释了为什么critical thinking的能力

         对于researcher 来说至关重要。高手们利用critical thinking, 利用“假想敌”的能
         力,不断不断地让自己越来越强大。


         那说到底这种作自己假想敌的能力如何培养呢?在这里分享一篇曾经对我有所启发的短

         文 , 把 写 学 术 论 文 的 过 程 比 喻 成 律 师 辩 护 的 过 程 。 (Making a Case for Writing

         Research Papers by Stephen L. Broskoske, PhD.)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