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 - 社科学术研究入门及经验
P. 47

律师辩护大概是什么样的过程呢?第一步我要陈述一个观点 (frame a case),我觉得某
         人有罪,或我的辩护人没有罪; 第二步就寻找证据(search for the evidence),方式

         可以多种多样,证物、证人、指纹、脚印,寻找所有有利于我方观点又能让人信服的证
         据; 第三步是要摆事实讲道理 (present the evidence),光喊着我的辩护人没罪是不够

         的,我大概要举出我的辩护人在事发当时正在外地的不在场证明,案发现场指纹和辩护人
         指纹严重不吻合,以及案发现场发现了另一个嫌疑人慌忙中遗失的物件。最后一步我要做

         一个概述和总结 (Make the closing argument),进一步解释不在场证明,不吻合的指

         纹,以及另一个嫌疑人遗落的物件能联合起来说明什么问题,为什么这些证据能证明我的
         辩护人无罪;然后总结陈词,再次强调我的观点和结论。


         写学术文章的过程跟律师辩护的过程有很多相似。比如在学术文章中开门见山提出观点

         (define the topic) 就相当于frame the case, 寻找相关文献和已知研究相当于search

         for the evidence, 我们写文章的论述过程就像在present the evidence, 最后总结研
         究的发现、意义和结论就像 make the closing argument. 我们写学术文章本质上来

         说是为了说服别人,打动别人,为了达到此目的我们要总结existing research,指出现
         有literature 的gap,提出新观点,用各种证据证明自己的新观点,以最大能力的严谨、

         全面、详实、客观来论述自己的新观点,从而说服别人。你要知道,没有人一定会会轻易
         相信和接受一个新观点,你要把读者想象成一个只有适量背景知识,抱着怀疑态度撇着嘴

         看着你的人,他可能随时挑你的毛病,你要怎样准备才能说服他呢?你的证据充分吗?你
         的argument逻辑和条理清晰吗?你的研究真的跟过去的research不同吗?你如何才能

         打动这样的一个人吗?


         这样的思考过程就是做自己“假想敌”的过程,刚入门的researcher通常需要刻意练习

         才能适应,文章写多了就变成了一种意识不到的习惯,你也就由此变成了一个严谨成熟的
         写作者。而有了这种意识,你也就同时理解了为什么那么多学术论文都长篇累牍论述繁

         琐----因为他们把能想到的薄弱环节都装满了防弹装置,层层保护层层加固,一般攻击者
         的枪弹才不会轻易把它摧垮。为了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常常必须十分严谨精确,于是就不得

         不用看上去晦涩复杂的词汇,不得不加很多修饰限制的词语,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尽可
         能准确地表达语义。越是顶尖期刊的文章,越是文章提出了新锐观点,就越需要如此。



         当然把一篇学术文章从厚读薄也是作为读者需要逐渐建立的一种能力。看多了学术文章以
         后,你会自动滤过一些用于“防弹”的句子或者词语,而直逼主题和实质。很多事急不

         得,没有量的积累很难出现质的飞跃。Reading 和writing尤其如此。


         总结一下:最强大的研究者是猜透了“敌人”的招数而先于“敌人”武装好了自己薄弱之

         处的人。为了设计出高质量的research、写出高质量的文章,你必须逐渐建立起站在对
         立面上看自己研究的能力,为此不妨把reviewer和读者想象成你需要说服和打动的人,

         他们挑剔而苛刻,你当尽力做到详实、客观、严谨、规矩,方能说服他们同意和接受你的
         观点。把写学术论文想象成律师辩护就是这样一种建立“假想敌”的方法 。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