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3 - 論語愛(完整版)_Neat
P. 143
(4)子張問「行」。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
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立,則見其參於前也;在輿,則見期倚於衡也;夫
『然後』行!」子張書諸紳。(15.5)
(5)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
樂必崩。舊穀既沒,新穀既升;鑽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
夫錦,於女安乎?」曰:「安!」「女安,則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
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宰我出。子曰:
「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
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
(17.21)
《論語愛》(127)每天五分鐘 2019/10/5
顏淵問「為邦」。子曰:「行夏之時(夏曆符合天文節氣,又方便農業社會
所需),乘殷之輅(殷朝的車子)。服周之冕(周代的禮帽)。樂則韶舞(舜
時的舞樂)。放鄭聲(鄭國的為靡靡之音),遠佞人(有口才心術不正的
人);鄭聲淫,佞人殆(危險)。」(15.10)
各個朝代各有其特色,純正的可以選用,流傳下來,不正的就捨棄淘汰,
留下來的正統文化精品,就是開創另一個輝煌的基礎和憑藉。為邦之道,基點
夠正,選用的與開創的格局,自然也純正,人們生活其中,受著正統文化的薰
陶,思想、言行舉止、文藝表現等,展現出來就是禮義之邦、高度文明的社
會,人民的道德水平就是高的。相反的,保留鄭聲和佞人,其為禍、污染人
心、敗壞道德的作用,不容小看的。
修養心性不分貧賤富貴或職位等級,做好自己的本分,用心提高心性,為
政治國者如此,治國者品德很高尚,無為而治,返本歸真,禮樂教化人民,
「治大國若烹小鮮」,不要經常翻動它,不要朝令夕改,一個學生和為人子女
必也如此,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一如治國之道內涵、道理常常是深刻入人
心: